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C.Orff)说过“: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对于3~6 岁幼儿来说,音乐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通常借助游戏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享受音乐。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游戏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它不仅是音乐活动的内容,而且是音乐活动的重要形式。音乐游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音乐性
音乐是幼儿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幼儿音乐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反应。幼儿会在游戏中学会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从而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
例如:歌唱游戏“萤火虫”
歌词“:萤火虫,提灯笼,好像星星亮晶晶。萤火虫,提灯笼,好像星星数不清。”
第一乐段为2/4 拍,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音乐起伏做游走及律动;当音乐进行到第二乐段,2/4变为3/4 拍时,幼儿进行律动游戏。这是在音乐元素下进行的活动,也就是说离开了音乐,这个游戏将无从谈起。
(二)游戏性
好玩、好动是幼儿的特点,因此,音乐游戏必须具有游戏性。一方面,音乐游戏材料要形象生动、幽默而夸张,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音乐游戏玩法要富有变化和新意,以确保幼儿的兴趣能够持久。例如:律动游戏“小熊学扯面”,为了使活动更具趣味性,可以设计音乐开始前幼儿对教师行“拜师礼”;当幼儿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动作范式且与音乐基本协调一致时,可鼓励幼儿创造新的“扯面”动作;而在结尾时,幼儿可通过自主创意造型,让同伴猜测自己所做的是“哪种扯面”。多变的趣味性游戏的加入,可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www.xing528.com)
(三)生活性
通常音乐游戏都是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活性特点,这不但能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还能激发幼儿的共鸣,使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游戏中,同时能够帮助幼儿了解身边的生活,了解社会。
例如:歌唱游戏“开车歌”。
开车歌
注:①本小节自由演唱
前奏部分由教师演奏,并向幼儿传达指令“:系好安全带,握紧方向盘,准备,出发啦!”这一部分具有明显的生活特征,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间奏部分通过教师自由演唱,控制“红灯”“绿灯”的时长,既增加了趣味性,又符合实际生活场景。整个活动中,教师通过运用“找车位”“红绿灯”“乘坐公交车”“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等游戏元素,让幼儿在感知演唱歌曲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了身边的生活,萌发幼儿对“交通规则”和“环保”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