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目的性增强,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和技巧,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方式进行表演游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游戏表演的计划性
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计划性与目的性逐步增强。大班幼儿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各种角色,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协商选择角色,然后迅速形成角色认同,立刻进入对游戏的规则、剧情、出场顺序等内容的计划、协商、准备阶段。游戏开始后,同伴交往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动作和对白方面,同伴间能够很好地协调与沟通。大班幼儿更关注故事表现本身的发展,并参与其中。
2.角色扮演的控制性
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在不断提高,在表演游戏时,角色扮演意识较强。大班幼儿能够自觉地按照规则等待自己进行表演的时间,也能够意识到演出的语言、动作等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动作的区别,从而提高自身的舞台表现力。
3.表现技巧的灵活性
大班幼儿表现故事的手段逐渐丰富,技巧日益灵活。不再简单地再现故事,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塑造角色。大班幼儿表演游戏行为的生动性不断提升,能根据情况灵活地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各种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也能够运用木偶戏、影子戏及桌面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展现故事内容,逐渐表现出一定的表演意识和技巧。
4.思维的创造性
随着大班幼儿个性的形成,认识活动的有意性有所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不断提升。已经不再满足于完全模仿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而是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以及生活的经验调整某些情节和对话。在表演游戏时,幼儿会用自己的情感、动作、语言、语调等再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二)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
大班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其表现力的发展仍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完成整个游戏的表演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的表现技巧。针对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大班幼儿表演游戏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游戏前的准备策略
(1)从表演游戏的剧本入手
大班幼儿会根据一定的主题,确定表演游戏的内容。表演游戏的主题可以是教师选择和改编好的故事,也可以是幼儿自主选择和想象的故事,还可以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创编的故事。但不管是何种游戏主题的表演,教师都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储备,考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热情,使所选择的主题既能符合预定表演目标,又能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2)从幼儿的前期经验准备入手
故事的主题是表演游戏的线索,大班幼儿可以在游戏开始前先围绕核心情节展开讨论,也可以把故事情节讲述出来。在表演游戏开始或在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模仿生活中的真实身份来演绎游戏,如在表演《我爸爸》的游戏时,幼儿就可以先扮演家庭中的爸爸形象,对表演方式与内容建立初步的认识。
(3)从玩教具的准备入手
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尝试提供较多种类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丰富表现手段,并支持幼儿进行多样化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大班幼儿应能够自觉地进行场景的布置和道具材料的准备。在进行表演游戏时,教师不要过于详细地交代道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以免影响幼儿发挥主动性。场景的布置和幼儿角色的装扮是有序的整体,教师作为协调者,应适时地引导幼儿自主完成装扮,自然地进入场景的布置中,或者让幼儿先进行场景的布置,再进行角色的装扮。
(4)从安全预防及时间入手(www.xing528.com)
在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已经出现遵守规则的行为。从整体上看,规则对于主题的选择、游戏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约束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行为,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规则是由教师提前制定好并明确告知的,或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自主讨论制定的。
大班幼儿进行表演游戏需要充足的时间做准备,角色的分配和装扮、游戏材料的准备、游戏场景的布置都需要时间。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幼儿就不能进入游戏表演过程,无法释放表演欲望,甚至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表演情绪。如果时间充足,幼儿可以充分地进行准备,一次玩不好,可以进行第二次,使表演更突出主题,表现更加形象,语言更加丰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游戏时间决定了游戏效果,教师应保证他们的游戏时间。
2.游戏过程的指导策略
在大班幼儿表演游戏时,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协助者和指导者。以引导者的身份进入游戏时,教师和幼儿互为主体,在幼儿表演游戏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提出建议,并帮助、指导幼儿继续游戏。以协助者的身份进入游戏时,幼儿是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只有在幼儿真正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应出现。以指导者的身份进入游戏时,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指导、排练和全方位的掌控。具体的指导策略如下:
(1)仔细观察
在大班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大班幼儿喜欢教师看他们“演戏”,幼儿会以最大的热情和最好的表演向教师汇报。因此,观众的身份给教师的间接指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作为观众,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观众的身份。一方面,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认真欣赏幼儿的演出。这不仅是对幼儿演出的支持、鼓励,也是为幼儿做出正确对待别人演出的示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以观众的身份,用提问、建议等方式指导幼儿顺利演出,并对幼儿的演出加以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2)及时调整
首先,在游戏的最初开展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干预。大班幼儿已经具备独立开展表演游戏的能力,教师的过多干预往往会限制幼儿发挥主动性。因此,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空间和基本材料外,在游戏开展的最初阶段应该尽量让幼儿自己做主。
其次,随着游戏的开展,教师应及时对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反馈,提高幼儿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对大班幼儿来说,教师反馈的重点应在角色的塑造上。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讨论、抛出问题及群策群力等方式来提示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丰富的表情来塑造不同角色;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扮演某一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当然这个角色最好是幼儿把握起来有难度或者不愿意演绎的角色。在游戏中,教师以角色身份出现,通过和幼儿一起商讨演出程序、选择道具、布置环境等一系列活动,给幼儿一定的启示,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作品内容,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最后,教师要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进行对话和动作,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游戏的趣味性应该始终放在第一位。教师切忌在表演过程中对幼儿的表演横加干涉,使幼儿的表演完全处于被干扰的状态,以致失去游戏的本质意义。同时,对于幼儿自己在游戏中创编的各种形体动作和表情语言,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收集和整理,为今后表演游戏的进行积累经验。
(3)灵活应变
对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应随机应变,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可以针对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水平提升一定的难度,如要求幼儿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各种变化等,以提升幼儿的表现力。当幼儿在表演中出现遗忘情节和对话的情况,或者动作表情与剧情脱节时,教师可用肢体语言、动作模仿或场外解说、独白的形式提示幼儿。
3.游戏后的评价策略
首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在表演游戏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回忆、评价自己的表现,指导其对自我进行积极评价。其次,引导幼儿进行同伴评价。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幼儿可以根据同伴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互评,对于共性的优点要进行学习,并对表演者进行必要的鼓励。除此之外,要指出同伴的缺点,以便下次演出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后,由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评价可以是间断性的、不全面的。教师如果不能保证对每个幼儿的表演都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评价,这时就可以进行集体性的指导和评价。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能按照所选择的故事内容进行,或者表演偏离了最初的主题等情况时,教师应及时暂停游戏,对游戏表演进行必要的梳理和讲解,为继续游戏打下良好基础。如果在游戏进行中,个别幼儿向教师求助,教师要为这些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
直击案例
教师请幼儿举手参加“是从蜗牛开始的”的表演游戏,幼儿都没有举手,教师问“:没有人要参加吗?”已经表演过的幼儿说“:我们上次已经表演过了,不想演了。”其他幼儿鸦雀无声,教师及时地肯定爱表演的幼儿“:是呀,老师上次也看到你们在表演,胆子很大,会自己怎么想怎么说。今天其他的小朋友也可以来表演的,谁愿意来表演?”小诺说“:那好吧,我再来表演一次吧!”接着,几只小手陆陆续续地举起来了,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表演过的。教师点人数后发现角色还不够,又叫上了一一和小诺两个小朋友。
开始表演时,小诺是“小狗”的表演者,但“蜗牛”的表演者一一进入角色后就傻傻地站着不说话,不知道怎么表演。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介入说“:你不知道怎么表演,是不是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商量换个角色?”最终没有人愿意换,活动不能继续下去了。这时小诺看看都没有人表演,就承担起“蜗牛”的角色,她说“:那我来吧!上次我都已经表演过蜗牛了。”游戏进行了一遍后,孩子们基本只是完成对话,没有继续参与游戏的兴趣了,教师提示结束活动。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点,评析游戏中教师的行为。
案例评析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