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游戏的特点与指导要点

幼儿游戏的特点与指导要点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建构过程当中,大班幼儿既能独立计划,又能围绕建构物进行内容多样、复杂的游戏。可见,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情节会随着搭建不断增添,搭建的造型更丰富,独立性进一步增强,但经验仍需要不断的丰富和扩展。(二)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指导要点1.培养幼儿进行独立建构的能力在建构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独立建构能力,可以要求其按照计划有目的、有顺序地建构,让幼儿学会合理组织与规划。

(一)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特点

1.计划性、目的性增强

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有了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能够长时间围绕一个主题建构,追求建构结果,因此游戏更具有持久性和坚持性。在建构过程当中,大班幼儿既能独立计划,又能围绕建构物进行内容多样、复杂的游戏。

2.分工合作,合理选取材料

大班幼儿能根据建构的主题进行分工合作,并且能比较快速地选定材料,目的明确。同时,大班幼儿往往将积木游戏和其他游戏形式相结合,使游戏的类型和情境更加丰富,材料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如大班幼儿共同搭一个“服装店”,她们分工合作很快搭好,便会从“娃娃家”拿来一些服饰,放在不同的楼层里,还对其他人说“:待会儿,我们到你们那儿去吃饭,你们也可以到我们这儿来买衣服,行吗?”可见,大班幼儿的角色意识增强,对材料的选用要求更高,想象更丰富,合作水平也大大提升。

3.建构技能日趋成熟

大班幼儿的建构技能也日趋成熟,在搭建过程中会运用各种各样的建构技能,并且能够根据游戏情节不断地添加材料、修改作品,以使自己的作品不断完善。技能的成熟使幼儿能将小型材料更合理、充分地应用到一个综合化的作品中,注重反映事物的细节特征。如两名幼儿搭建“观光塔”,共搭了八层,两个人商量第三层是“厨房”,第四层是“餐厅”,之后两个人又商量着搭上了“桌子”和“椅子”,随后有人来“吃饭”,他们便在桌子上添加了三个长方形小木板充当“菜谱”,而当“客人”问“从哪儿下楼”时,他们又开始搭起“电梯”。

4.经验丰富,不断产生新主题

大班幼儿会根据游戏情景的需要,不断产生新的游戏主题,而且能够建构出不同的主题。在搭建前不仅明确自己的目标,而且很自然地将建构游戏带入到一定的角色情景中,使建构物品成为游戏中的道具;幼儿自始至终处在一个角色游戏中,还会与其他区角的幼儿相联系,让建构游戏很自然地融入一个大的游戏活动中。如幼儿共同商量要搭建“航空母舰”,刚开始只是想搭个能放飞机的船,但由于找不到完整的隔板架空,只能用长板拼接平铺。结果船体变大,幼儿就不断地在上面增加场景,设置了停放飞机、大炮等的场地,并放上了许多小人做装饰,最后还搭建了卧室、厨房等,但是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航空母舰”上只有一架飞机。可见,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情节会随着搭建不断增添,搭建的造型更丰富,独立性进一步增强,但经验仍需要不断的丰富和扩展。

(二)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指导要点

1.培养幼儿进行独立建构的能力

在建构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独立建构能力,可以要求其按照计划有目的、有顺序地建构,让幼儿学会合理组织与规划。

2.为幼儿提供表现事物细节特征的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能够丰富幼儿的建构经验,支持幼儿更好地再现事物的细节和特征。因此,当用积木等常规的建构材料搭建好一个作品的整体外形之后,幼儿往往会用辅助材料来反映事物的细节特征,小瓶盖、小飞机、汽车、轮船、树枝、易拉罐、抽纸盒等都可以成为表现事物细节特征的辅助材料。例如:幼儿园提供一次性抽纸盒,幼儿可以拿盒子去搭围墙、桌子、床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幼儿搭建好“大桥”的桥身之后,可以把小瓶盖摆在“大桥”的两边,作为“桥上”的“路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大桥”更加美观。(www.xing528.com)

3.发展幼儿作品评价的能力

随着自我意识和社会性进一步发展,大班幼儿既对自己搭建的作品感兴趣,又对他人搭建的作品感兴趣,经常会进行评论。这种评论往往反映了幼儿的经验和认识,能够支持幼儿进一步扩充和丰富经验,巩固和提升搭建技能,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提升交往技能。因此,在建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欣赏自己及同伴的作品,正确评价自我与他人。例如:有的幼儿总说别人的作品不好,自己搭建得好,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能够说出别人的作品不好在哪里,自己搭建的作品好在哪里,让幼儿说出明确的理由。

4.组织开展大型建构游戏

大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合作游戏,因此可以支持幼儿进行大型的集体建构游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大班幼儿搭建家乡,支持幼儿搭建家乡的城墙、各种各样的公园、湖泊、古建筑等,这就需要很多幼儿一起搭建。在这个过程当中,幼儿也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合作的快乐。

5.提供适合大班幼儿特点的建构材料

为大班幼儿提供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经验,注意建构材料的数量、种类、结构等因素,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除了提供常规的建构材料外,要多提供不规则形状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开动脑筋来使用材料,使造型更加多样化,更富表现力。另外,平面板、包装盒、纸箱、罐子等辅助材料也可以添加更多的类型和数量,使幼儿有更多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积木和辅助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搭建主题、幼儿自身的设想和设计图等有目的地考虑和选择。要避免因提供的材料过多过杂而阻碍幼儿搭建能力发展的现象发生,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幼儿的兴趣和想法,适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直击案例

建构游戏区里,佳佳想用一块长方形的积木搭瞭望台,但方方觉得用它搭炮台更合适,两个人热烈地商讨起来,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场景一:李老师大声地说:“我们不是讲过玩游戏要互相谦让吗?把积木送回原处,商量好了再玩!”两个小朋友不情愿地离开了。场景二:徐老师认真观察了一会儿,蹲下来跟小朋友说:“别着急,为什么不将你们的搭法都试试呢?”然后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到搭建活动中。

1.李老师和徐老师的指导分别对幼儿产生了什么影响?

2.徐老师有效指导采用的策略是什么?

3.请你设计科学有效地指导建构游戏的策略。

案例评析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