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就是要从众多选项中做出选择,比如要不要买汽车,要买的话的买什么汽车;要不要买保险,要买的话买什么保险;要旅游的话是出国游还是内地游,是跟团还是自由行,住什么样的酒店等。每个选项都包含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的大小或程度需要决策者自己做出判断,如出国旅游需要考虑旅游地的安全性,就需要对目的地的安全性做出主观判断;再比如要选择酒店,就需要对酒店的卫生条件、舒适性等做出主观判断;再比如要买保险的话,需要对风险发生概率等做出主观判断,等等。
1.记忆效用是未来决策的基础
对决策涉及的因素进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一方面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查看相关信息和数据(间接经验),另一方面就是依据自己的经验(直接经验)进行判断。在自己有经验的情况下,个体当然会相信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别人的经验(如互联网相关信息和数据),或者说,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对自身决策的影响更大。
显然,个体经验在决策中异常重要。那么,个体经验是如何形成的呢?实际上就来自上面提到的“记忆效用”,而不是“过程效用”。在“峰终定律”和“过程忽视”的作用下,过程效用在经历结束后就被忘掉了,只有记忆效用留存在了人类的大脑中,在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这些记忆就会成为自己判断和决策的依据。例如,在结肠镜检查中,如果病人之前做过结肠镜,并且留下了痛苦的记忆,比如上面提到的病人A,该病人在下次患病时,就会竭力避免做结肠镜,或者至少比病人B要更加抗拒结肠镜,因为只要一提到结肠镜,就会勾起他痛苦的记忆。
所以,决策依据的是记忆,记忆效用(而非过程效用)才是以后决策的基础。按照卡尼曼(2011)的观点,记忆具有专制性,不管体验过程如何,记忆只按“峰终定律”行事!因此,下文所讨论的体验效用均指记忆效用。(www.xing528.com)
图17-3 体验、记忆和决策的循环
2.决策循环三角
图17-3给出了决策循环三角,其含义是:体验形成记忆,记忆影响决策,决策后的行为形成体验,体验又会形成记忆,记忆又会影响决策,……,循环不止。对于经验决策,即经常遇到的同类决策,如买面包,循环次数越多,决策就会越准确,体现为决策效用越来越接近于体验效用(或记忆效用)。对于非经验决策,由于极少遇到,这一循环就不容易重复,决策不够准确,体现为决策效用可能偏离体验效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