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费补贴效果分析:行为保险经济学案例

保费补贴效果分析:行为保险经济学案例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费补贴政策通常用于某些保障性保险市场失灵的解决中,如农业保险、自然灾害保险等。显然,保费补贴水平越高,即β越大,单位支出的保险边际效用越大,人们购买保险的可能性越高,或买的保额越高。因此,只有当保费补贴的正面影响能够战胜低估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个体才可能购买保险。

保费补贴效果分析:行为保险经济学案例

保费补贴政策通常用于某些保障性保险市场失灵的解决中,如农业保险、自然灾害保险等。

1.保费补贴对投保决策模型的影响

在第七章提出的保障性保险的行为投保决策模型中,客户如果购买保额为X的保险,保险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保费为(1+α)pX。假定保费补贴比率为β(0<β<100%),表示补贴保费与市场保费之比。则,政府实施保费补贴后,客户购买保额为X的保险,实际交纳的保费变为(1+α)(1-β)pX。

这样,在政府提供保费补贴的条件下,个体行为投保决策模型变为:

上述公式与第七章提出的行为投保决策模型唯一的区别,就是保费降低了。显然,保费补贴水平越高,即β越大,单位支出的保险边际效用越大,人们购买保险的可能性越高,或买的保额越高。(www.xing528.com)

2.保费补贴能否100%奏效?

如保障性保险的行为保险需求理论所述,低估风险、贫穷导致折现率过大是人们不愿购买保险的主要原因。

首先,对于极度贫困的人群来说,由于对未来的收益折现率过大,即便政府提供保费补贴,购买保险带来的好处被折现后仍然非常低,很可能仍然是不划算的,因此,保费补贴对提高贫困人群保险购买率的作用不大。对这些穷人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将补贴发给他们,任由他们去选购自己所需的商品。

其次,对于已经解决基本需求(或刚性需求)且有余钱的人群来说,市场失灵或人们不愿购买保险的主要原因是低估风险。因此,只有当保费补贴的正面影响能够战胜低估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个体才可能购买保险。

那么,保费补贴能否战胜低估风险的负面影响呢?这取决于保险风险出险概率的高低,因为,保险风险出险概率越低,低估风险者占比越大且低估程度越大,导致更多人不愿购买保险,如图16-1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在保费补贴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对市场失灵程度的削减程度如图16-5所示,显示为市场失灵程度曲线向下移动。

可以看出,保费补贴并不能使所有不买保险的人转变为购买保险甚至购买足额保险的人,即便保费补贴达到消费者本应交纳保费的90%也是如此。例如,对于承保极低概率风险的保险来说,由于有不少人严重低估了风险,低估倍数可能高达200倍,此时,即便保费补贴达到客户应交保费的90%时,单位支出的保险边际效用还是会被严重低估,仍然无法促动这些人购买保险。

图16-5 保费补贴对市场失灵的削减程度

另外,当保险风险出险概率很低时,事实上还有一部分人严重高估了风险,这些人本来就有购买保险的强烈愿望,保费补贴其实是不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