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车险价格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车险价格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监管机构不允许上述竞争行为的发生,几乎必然会导致保险公司的违规降价和市场“乱象”。如前面分析所述,前端监管使得监管机构面临了更多的衍生监管任务,监管规定可能引发乱象,乱象引发更多的监管,如此循环下去,包括监管成本在内的社会成本越来越大。

车险价格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1.市场规律和监管成本

可以预见,在最低限价高于公司最优定价的情况下,这些公司自然会想尽办法降低价格,这是保险公司的正常竞争行为,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

如果监管机构不允许上述竞争行为的发生,几乎必然会导致保险公司的违规降价和市场“乱象”。例如,对于小公司而言,如果小公司按照费率监管规定制定了覆盖其所有成本的较高费率,很可能导致业务量萎靡,活不下去。既然活不下去,这些小公司就可能冒险一搏,违规求生存[3]。其实,如果股东愿意通过前期亏损来换取公司的成长和品牌影响力,能为公司提供资本支持,在偿付能力充足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利益是能够保证的,公司也具备持续经营的基础,这些行为是不需要严格禁止的。换句话说,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是市场规律使然,如果将其认定为违规行为,想让保险公司不违规的监管成本就会非常高,在“猫捉老鼠和老鼠躲猫”中可能高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此外,如果违规是自己活下去的基本手段,保险公司就会想出各种花样来对付监管,引发大量的社会成本。例如,第一,部分保费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客户手里,导致保险公司保费虚高,赔付率虚低,费用率虚高,还得编假资料、做假账,这一圈做下来得花费大量成本;第二,养了一批假中介,这些中介或是个人或是公司,业务不用干,就干一件事,为保险公司挂单走费用,浪费了社会资源;第三,为了制止上述“乱象”,监管机构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管理上述乱象,进一步花费成本。

2.交易成本最小化下的监管方式选择

车险市场监管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控制车险行业经营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二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监管手段包括前端监管和后端监管,前端监管就是管产品条款、管价格、管费用、管理赔等;后端监管则主要是偿付能力监管和持续经营能力监管。

经济学角度来看,监管本身也是稀缺资源,车险监管方式选择应该考虑交易成本或制度成本,交易成本或制度成本包括:监管机构自身所花费的成本、保险公司为了配合监管而花费的成本等。

如前面分析所述,前端监管使得监管机构面临了更多的衍生监管任务,监管规定可能引发乱象,乱象引发更多的监管,如此循环下去,包括监管成本在内的社会成本越来越大。此外,从各行各业的价格管制实践来看,多数价格管制都会失效或部分失效,市场规律往往会胜出或部分胜出。(www.xing528.com)

如果选择后端监管模式,意味着监管部门主要依据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对车险市场进行监管,只要保证数据的全面性(需要保险公司报送更加详细的车险数据),通过进一步提高监管人员的车险实务水平和数据分析能力,配合适当的现场检查,就能够判断其业务质量好坏、财务绩效好坏、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和对持续经营的影响。从后端发现公司问题后,可以直接停掉其前端的业务,或给予其他处罚,起到净化车险市场的作用。例如,当发现保险公司采取欺诈性定价,危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可持续经营时,监管机构应该果断出手,给予严重的处罚。

最后,需要建立保险市场的退出机制,让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永久退出车险市场,甚至永久退出保险市场,而不是一直受到中国保险保障基金、监管机构和保险牌照价值的庇护,使股东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衍生更多的市场乱象和监管难题。

【注释】

[1]当然,就经济学思维而言,保险公司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某公司较高的利润必然是因为其有某些突出的竞争能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是这些核心竞争力带来的租值。上面所说的超额利润是指相对于监管定价要求而言的。

[2]在2019年车险监管越来越严的情况下,延迟入账费用越来越无法入账,被称为车险行业的“堰塞湖”。

[3]据报道,某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就说“不违规是等死,违规是找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