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险公司为何敢于进行极端价格竞争?驱动因素揭示

保险公司为何敢于进行极端价格竞争?驱动因素揭示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由于如下三个原因,保险公司可能实施极端恶性价格竞争,而且在实施极端恶性价格竞争后能够比其他行业实施极端恶性价格竞争的公司活得更久。

保险公司为何敢于进行极端价格竞争?驱动因素揭示

如上所述,极端恶性价格竞争,是指以低于平均可变成本的价格承保风险成本可预知的保险业务,显然,长期这样干的公司是活不下去、必然被市场淘汰的,理性的公司不会持久地实施极端恶性价格竞争。如果是短期操作或少量操作,期望未来能够扳回来,也是一场赌博,赌输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由于如下三个原因,保险公司可能实施极端恶性价格竞争,而且在实施极端恶性价格竞争后能够比其他行业实施极端恶性价格竞争的公司活得更久。

1.预收费制度导致保险公司不容易失去流动性

与实体经济企业产品销售中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同,保险业的业务特征是“先拿钱、后服务”,即保险公司先拿到客户的钱,然后才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正是收费与赔付之间的时间差,给了保险公司一个更大的降价空间,即便在风险成本已知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也可能将价格降至平均可变成本(期望风险成本+平均变动营业成本)之下,这样当然会导致业务大幅亏损,但只要新保费能够进来,并足够用来赔偿前期所有业务的当期赔付,公司就不会失去流动性,在不失去流动性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能会抛开对成本收益或盈亏的考量,采取借新还旧的手段来滚动运营,形成庞氏骗局。在风险成本未知的情况下,上述情形更可能出现。

例如,在先收保费后提供理赔和服务的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可能会将车险价格降到最低,只要能保持流动性,就可以用新保费支付旧业务的理赔款,从而形成庞氏骗局。寿险公司更是如此,由于寿险保单期限更长,导致赔付更加滞后于收费,寿险公司可能形成更大更久的庞氏骗局。

2.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财务手段掩盖问题

如果保险公司实施了庞氏骗局式的欺诈性定价行为,在财务报表上必然体现为大幅亏损。但是保险公司可能会采取大幅低估短期保险未决赔款准备金和长期保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主要是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的方式,通过做假账来降低公司账面负债和风险成本,进而美化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甚至,公司在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不是通过补充资本来满足偿付能力,而是通过制造虚假资本的手段掩饰庞氏骗局。

3.极端恶性价格竞争的体制根源

保险公司为何会采用庞氏骗局式保险定价呢?根源可能是领导任期制导致的公司管理层道德风险,只为自己的任期和升职考虑,不考虑公司的长远利益。具体而言,由于任期制和追求升职等原因,为了获得保费增长并保证表面意义上的利润水平,保险公司或其业务部门往往会故意低价承保,然后通过做假账和制造虚假资本的手段蒙混过关。

上述任期制问题导致的欺诈性定价,可能是分公司对总公司的欺诈,也可能是总公司对股东的欺诈,甚至是股东对监管当局的欺诈。分公司对总公司的欺诈往往源自分公司负责人的道德风险,总公司对股东的欺诈则来自职业经理人对股东的道德风险,股东对监管当局的欺诈则来自股东对监管机制的道德风险。所谓监管机制形成的保险公司股东道德风险,是指中国社会保险保障基金对所有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机制、保险行业缺乏退出机制以及保险牌照价值带来的股东道德风险。(www.xing528.com)

【注释】

[1]本段关于日本寿险业的分析,主要参考了周国端所著的《保险财务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中信出版社,2015)。

[2]实际上,个别公司个别产品的预定利率曾高达13%。

[3]保险公司还可能在产品设计上做手脚,表面上看保险金额或最大赔付额很高,但实际上,即便发生大灾,实际赔付也远低于保额或最大赔付额。

[4]更详细的风险认知转变导致保险定价转变的讨论,请读者参看第十六章第三节中的相关内容。

[5]这一结果并不精确,原因是:一方面,690万美元保费并非都是纯保费,另一方面,发生损失后,赔付规模不一定会达到1.5亿美元。

[6]如果正常回报率是8%,这意味着风险中性投资者要求20%回报率的行为,就表明其认为:有10%的概率会损失掉他们的所有投资,90%的概率获得20%的回报。例如,假定投资者向保险公司提供资本100美元,则对于风险中性的投资者而言,有10%的概率会损失全部100元,有90%的概率会获得120元,期望收益=10%×0+90%×120=108(美元),期望回报率仍为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