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折现现金流模型:行为保险经济学的关键

折现现金流模型:行为保险经济学的关键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将折现现金流模型用于储蓄决策时,采用的净现值准则,类似于贴现效用模型的思维,就是在假定参照收益率的情况下计算未来现金流入的总现值,然后与当期现金投入比较,如果净现值大于零,就选择这项储蓄。

折现现金流模型:行为保险经济学的关键

如前所述,折现现金流模型的起源是贴现效用模型,那么贴现效用模型是如何变化为金融学领域流行的折现现金流模型呢?

在贴现效用模型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假设:假设未来每期等量的花费都会带来等量效用,u(ct)=ct,即未来消费支出ct带来的效用即为ct,于是,贴现效用模型中的分子也可以用未来净现金流入代替,按照假定,现金流入额就等于等量效用获得额,由此,贴现效用模型就变成了折现现金流模型:

其中,ct表示第t期的现金流入。显然,现金流入为正时ct为正,现金流入为负时ct为负。

例如,假定未来三年会获得三笔现金流入(2 000,2 000,2 000),假定相应带来的效用也为(2 000,2 000,2 000),折现率每年均为10%,则未来各期现金流入的当前效用之和为:

可以看出,这种计算贴现效用的方式就与金融学中计算净现值的复利折现现金流公式非常类似了,至少在形式上已经完全相同了。唯一的区别是:贴现效用模型的分子是未来各期瞬时效用,折现现金流模型的分子是未来各期现金流。

因此,金融学中的折现现金流模型其实就是经济学中贴现效用模型在金融学中的运用,其内涵与贴现效用模型完全相同,是在资源投入和产出均为货币情形下的特殊运用。将萨缪尔森贴现效用模型用于跨期决策时,考虑的是在相同的投入下,有不同的选择方案,哪个方案的贴现总效用最大,就选择哪个方案。在将折现现金流模型用于储蓄决策时,采用的净现值准则,类似于贴现效用模型的思维,就是在假定参照收益率的情况下计算未来现金流入的总现值,然后与当期现金投入比较,如果净现值大于零,就选择这项储蓄。当然,储蓄行为也可以采取内部收益率法进行决策,即计算这项储蓄的内部收益率,然后与参考收益率进行比较,高于参考收益率,就选择该项储蓄,其实只是净现值准则的变形而已,内在原理都与贴现效用模型相同。(www.xing528.com)

如上所述,与贴现效用模型类似,折现现金流模型也是金融学中储蓄决策的理性决策模型,当然也是储蓄性保险的理性投保决策模型。

【注释】

[1]以最近几年的开门红产品为例,各大寿险公司基本都选择了年金产品,针对的就是客户的储蓄或理财需求。

[2]本节内容主要参考了威尔金森著,贺京同、那艺等译的《行为经济学》(201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篇“跨期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