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保决策的理性程度
从上述两个维度来看,首先,从工作领域来看,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从事保险工作,不可能是保险领域的专家,对风险和保险的认知能力相当有限;其次,从决策频率来看,短期保险的决策频率通常是一年一次,长期人身险的决策频率往往是一辈子一次或有限的几次,决策频率很低,导致个体缺乏相关的经验或体验。由此可以推断,投保决策的理性程度往往很低。
从不同投保主体来看,由于企业通常只购买短期保险或主要购买短期保险,购买频率相对个人较高,企业投保决策的理性程度与个人投保决策相比要大一些。
此外,如后面的第三章所述,理性投保决策要求投保主体具有与保险公司完全一致的风险评估结果(假定保险公司可以准确评估风险),而得到这一风险评估结果需要搜集大量的风险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这一点要求极高,绝大多数投保主体都不具备风险信息搜集和统计计算能力,导致投保主体的风险评估结果很难与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结果一致,进而导致更低的理性程度。
2.承保决策的理性程度
承保决策是保险公司做出的,而保险公司的专业工作就是定价、销售、核保和理赔等,由于积累了丰富的定价、核保和理赔经验,保险公司的承保决策往往比较理性。
但是,如后面几章所述,保险公司的承保决策也存在一定的非理性程度,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保险公司同样有风险信息搜集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经验数据少、承保标的少,难以满足大数定律的险种而言,保险公司同样无法准确评估承保风险,进而导致其承保决策也存在一定的非理性状况。第二,由于股东与管理层、核保师的利益不一致,如股东可以通过分散化投资来实现风险分散,而管理层和核保师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或分散化工作来分散自己的职业生涯风险,于是,管理层和核保师既可能会做出比股东更加风险厌恶或保守的承保决策,也可能由于道德风险而做出更加风险喜好甚至欺诈性的承保决策,导致公司行为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www.xing528.com)
【注释】
[1]本部分主要参考了:汪丁丁、叶航,《理性的追问——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中的“对话”和“叶航:经济学的理性与理性的经济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本节内容主要参考了:1)西蒙,西蒙选集,200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本节内容主要参考了:1)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Heiner,R.A.(1983).The origin of predictable behavior.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5(3),579-585;3)Heiner,R.A.(1985).Origin of predictable behavior:further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5(2),391-3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