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不少作家写过文字:感谢生活。作为一名电影导演,我也要真心地写下这句话:感谢文学!
近日在欧洲讲学放映我过去的几部老电影,受到国内外不同年龄的观众的喜爱与赞誉;其实我以为观众更应该赞美和感谢的是写出这些电影原著小说的作家们:不论是《湘女萧萧》的原作者沈从文、《本命年》的原作者刘恒还是《香魂女》的周大新、《益西卓玛》的扎西达娃,以及《黑骏马》的作者张承志。
记得我上学时读过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杜甫仁科的一段话:“好的作家需要头等智商的人来担当,因为他们是无中生有;而电影导演的职业中等智商的人就可以承担,他们不过是将内容转换一个不同的艺术形式。”后来我也常常在课堂上讲述这个论点,给许多揣着电影导演梦的年轻学子泼泼冷水,让他们理智清醒些。尊重文学,感谢作家,百年电影历史证明了它确实是使我们电影繁荣发展的一条真理。
世界电影史上许多经典名片改编自文学,不论是小说还是戏剧。我们新时期电影的多数经典也来自文学:《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芙蓉镇》《阳光灿烂的日子》《盲井》等。作家写作文学作品是个人行为,他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思考生活,要沉得下去,甘于清贫寂寞,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同时他又必须具有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构思才能,方可“无中生有”地发现有价值的人物与情节。“文化大革命”中,刚刚高中毕业的张承志在内蒙古一个牧人家里“插队”四年,粗通蒙语后,才听到、听懂了这首古老的蒙古族长调民歌《钢嘎·哈拉》;在北大历史系学习、进入考古工作的10年后,成为作家的张承志才写出了这篇轰动一时的文学作品《黑骏马》。那时我读过后久难遗忘,15年后找到投资,将它搬上银幕。我和摄制组的各行各业的同伴们,只是尽可能好地运用电影画面、色彩、音乐、表演、音响等手段去再体现原作,今天感动观众和启发人们思辨的主要还是原小说的人物、情节及思想!
当然,原创电影剧本也产生了一些经典电影,贾樟柯、娄烨、王小帅等“第六代”电影导演以自己写作的原创电影取得了一些成功。近年来导演自编自导的现象也似乎越来越烈。但是,以我教授导演50年的阅历来看,多数导演并不具备独立编剧的能力,即使偶尔成功也难以持久。影视导演是在商业运作、技术控制、制片事物的复杂过程中进行创作的,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会被牵扯到或浪费到许多无艺术、思想价值的活动中去,再有才能的人想又编又导也会江郎才尽,无以为继。
37年前的一次创作会议上,老前辈张骏祥导演针对我们这批刚拿出《苦恼人的笑》《沙鸥》《生活的颤音》《小花》的“第四代”导演们说:“要重视电影的文学价值。”当时我们颇不以为然。多有意思啊,今天我却也同样以老人的口气说这句话了。
年轻的导演和编剧们,不要过于轻信自己的才能,多看看作家们的作品吧,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鉴赏力。虽然娱乐大潮和浅阅读使得今天的中国文学创作处于边缘化,但好的作家、好的文学作品还是存在的,就看你有没有沉下心去阅读、以虚心的态度去发现。像当年我做监制和艺术顾问拍摄的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万箭穿心》,作家方方达到这样水平的小说还有不少呢!(www.xing528.com)
要尊重文学,感恩作家。只有站在文学的肩头上去攀登,我们中国电影才能出现新的辉煌。
谢 飞
2017年3月20日
写于从欧洲回国的路上
【注释】
[1]谢飞教授于2017年3月应邀赴比利时、奥地利、匈牙利等地举办系列放映和讲座活动。本文是谢飞教授2017年3月20日在豆瓣网为张承志的《黑骏马》(重庆出版社,2009年出版)撰写的评论。网址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28002/。——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