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乐意以做艺术顾问的方式支持青年导演王放放的创作,2013年是影片《许海峰的枪》,2014年是这部新影片《黄克功案件》。
在当下电影市场中“唯票房”“唯娱乐”的不良形势下,著名编剧王兴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将目光锁定到中国近当代历史上,一些有特点而又鲜为人知的人与事之上。这次,他把目光聚焦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
我1942年8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由于年龄过小,对那时的延安及各种生活细节都记不得多少,但对表现这一时期历史、现实的文学艺术作品却有着特殊的感情。
1935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我父亲谢觉哉一直在那里忙着人民政府、法制建设的工作。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共同展开抗日工作。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告成立,我父亲出任边区政府司法部部长,代理最高法院院长和审计委员会主席。4月26日,为使苏维埃过渡到特区政府,他负责苏维埃政府机构的改变,并参加选举法起草委员会;5月23日《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公布,开始边区政府首届边区议员的选举。
由于形势的需要,我父亲于7月17日从延安出发,到兰州“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担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驻甘肃代表;任务是宣传我党的联合抗日的政策与主张,开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营救红军西路军失散人员。
就在这一年的10月,黄克功枪杀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女学生的案件在延安发生,震惊全国,如何处理它,成为对我们的新生政权——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严峻考验。
王兴东、王浙滨夫妇历时数年,将这个70多年前的“黄克功案件”挖掘出来,通过其老练的编剧艺术手法写成剧本,为影片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得在2013年几次剧本修改与讨论之后,我曾对王放放导演说:“有这么一个戏剧性强、结构完整、人物刻画充分的剧本,是导演的幸福;现在就是你发挥导演艺术才华和能力的时候了。”我希望他在尊重与发挥剧作主体优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表演、视觉造型、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艺术手段,将剧本更上一层楼地搬上银幕。(www.xing528.com)
经过2013年三个月的拍摄,以及2014年超过半年的后期剪辑、修改、配乐、特技、调色等繁复的后期制作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黄克功案件》结实丰富、流畅生动,不同凡响。从导演创作角度看,我以为首先是成功、准确地选择和使用了众多演员,特别是审判官雷经天的扮演者成泰燊。他的形象、气质与内敛的表演与剧作中的人物结合一体,成功、光彩地塑造了这样一位开创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人物形象。银幕上,人物的“在法律上我要两碗水端平”和“我给自己判了三个死刑”的“金句”,既具有艺术魅力,感人至深,又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作为执导第二部影片的青年导演,王放放与摄影、美术、录音合作者们成功地运用实景搭建与内景结合的方式,真实、丰富地再现了30年代的革命根据地——延安的历史生活环境,再现了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的这次独特的、民主的、法制的、开创性的案件审判,生动、吸引人。他在导演技艺方面的进步不容小觑。
当然,由于经验不足,王放放的导演创作还存在不少缺陷,比如一些服装、色彩过于崭新等,特别是“姜水搓澡”一场戏拍摄较为简单,缺乏深入渲染,颇为遗憾。
预祝影片《黄克功案件》的公映取得应有的成功反响,也祝王放放导演的电影创作继续成功。
谢 飞
2014年9月6日于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