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野第八、第十兵团组成的东集团,由三野代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直接指挥,指挥部设在泰州东南的白马庙,渡江的区域为江阴至扬州江都的三江营。根据《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作战命令》,十兵团的作战任务为:“……于完成登陆任务后,首求割歼现在江阴地区之敌(二十一军),并夺取控制沿江南侧阵地,当晚力求以有力部队挺进夺取控制武进至戚墅堰之线,截断京沪路……”八兵团中的第34、35军控制乌衣、全椒地区,包围、监视、钳制两浦之敌,其余部队渡江后,“力求首先夺取控制扬中、大港、埤城地区阵地,策应十兵团作战……于完成上述任务后,视机以主力沿京沪路西进,准备协同中野及十兵团围歼京、镇、句(容)地区之敌或夺取南京”。
为达成总前委的战役意图,粟裕将选择突破地段和向敌人纵深发展相结合,东集团的主要任务是迅速包围歼灭南京、镇江、芜湖地区之敌人,渡江后的军队主力楔入南京与上海之间,拦腰斩断京沪铁路。
作为第十兵团第一梯队的第23军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扬帆起航。时任第23军政治委员的卢胜回忆:
渡江战役中东集团镇江—江阴段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作战经过要图(1949年4月中旬)
资料来源:《“戡乱战史”华东地区作战》(下)第八册,“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印,1984年,插图70。
我们二十三军由泰兴以南夹港至七圩港段强渡长江。在迷茫的夜色之中,满载着突击队的战船,按预定的战斗队形,迅速驶离各启渡点,乘着西北风,冲破汹涌的波涛,向南岸疾驶而去。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炮弹不时在我船队周围爆炸,激起一两丈高的水柱,水花溅湿了指战员的衣帽。有的船只被打翻了,有的干部、战士牺牲、负伤了,但大家毫无畏惧,勇往直前。船工水手不怕苦,不怕死,奋力运输部队。蓬索被打断不能升帆,就摇橹划桨,甚至用铁锹和双手划水前进。船板被打穿漏水,就用棉花衣服堵、用身体堵,有的负重伤的同志,用身体堵住漏洞,直到英勇牺牲。有的船工负伤后,仍坚持驾船。船工牺牲了,战士们立即接过舵把继续摇橹前进。
第23军在渡江突袭中,军长陶勇采取了我军擅长的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
晚上7时50分,五百多条战船在北岸展开,有条不紊地向南岸开进。在作战部署上,以67师、69师为第一梯队,以200团、207团为突击团;第68师除以一个营攻占江心下开沙,保障主力右翼安全外,其余为军的二梯队,分别随第一梯队跟进。陶勇军长的指挥船位于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之间。梅嘉生副军长指挥炮兵。
数百条战船,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江面上乘风破浪向前飞驶,霏霏雨雾,遮住了片片白帆,风啸浪击掩盖着突击船隆隆的马达声。敌人防而不备,有的在打牌,有的在打盹,只有瞭望哨上的哨兵龟缩着头,迷迷蒙蒙地注视着江面。
船队离对岸越来越近了,这时207团冲在最前面的5连1排长蒋忠指挥的71号机帆船的马达声惊动了敌人。敌哨兵鸣枪报警。敌军惊恐地各就各位,江堤上、江滩上预先设置的浇上煤油的照明柴被点燃,天空的照明弹一颗接一颗吊着降落伞在半空中摇晃,发出耀眼的白光,把江面上的战船照得一清二楚。敌人所有的迫击炮、六〇炮、轻重机枪等一齐向江中目标倾泻。一时间,火花飞溅,水柱冲天,炮声、机枪声响成一片。(www.xing528.com)
第23军偷渡被敌军发现,立马改为强攻。
梅嘉生副军长指挥的50门榴弹炮、山炮、战防炮组成的4个火力群,一起朝南岸敌军纵深阵地猛轰急射,组成一堵密集的火力墙,压制与阻止敌向江堤增援,支援我登陆部队,封锁长江江面,防止敌舰骚扰。
猛烈的炮火,打得敌岸火光闪闪,烟雾腾腾。207团参谋长袁俊,率领突击队跳下齐腰深的江水,冒着敌人的机枪火力,向王坍港滩头阵地扑去,打开了正面约两公里的突破口,实现了陶勇军长提出的“一举登陆,钉住钉子,坚决打垮敌人的反击,站稳脚跟,保证后续部队源源登陆”的作战要求。
我23军晚上7时50分开始渡江,8时10分207团先头部队已攻占滩头阵地,仅用了20分钟,就扬帆飞越了长江天险,真可谓是神兵天降,打得敌军晕头转向,难以抵挡!23时左右,69师12000余人全部登陆完毕,拂晓前肃清了三十余平方公里地域的残敌,巩固了登陆阵地。
不到一个小时,国民党精心布置的防线在东线战场便被全线突破了。第23军67师200团,于乌泥港登陆成功;第69师207团在王坍港登陆成功;第68师203团3营在下开沙登陆成功。
第十兵团的第一梯队第23、28、29军首先在天生港、王师塘、长山等地突破敌江防阵地,登上南岸,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反击之后,于22日中午进抵百丈镇、南闸镇、秦皇山、香山之线。第八兵团的第20军,在龙窝口至永安洲段向扬中岛发起突击。22日占领扬中岛,23日渡过夹江,登上南岸,乘胜向纵深发展。
南通天生港至江阴一线的国民党第21军在解放军以及已经起义的江阴炮台的打击下,逐渐向无锡方向溃败。21日夜,控置于常州以北之国民党军第54军主力,兵分两路,解救在圩塘地区被解放军包围的第8师,与解放军开展激战。激战至23日13时,全军沿太湖西岸,沿着京杭国道向南逃逸,预定于嘉兴集结整顿,再向上海转退。26日,该军抵达吴兴。
驻守长江下游福山之线的国民党军第123军,在江阴炮台起义后,被迫沿常熟南北之线重新构筑阵地,迟滞解放军攻击,掩护淞沪地区之国民党军,并收容向淞沪方向溃败之国民党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