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渡江作战的谋略和战术问题,是中央军委、总前委审时度势、反复研讨、逐步确定的。把两个野战军放在长江下游渡江,是摧毁蒋、美结合的防御体系,可以应付任何意外情况的“稳健办法”(刘伯承语)。
在1949年2月9日的总前委会议上,总前委领导人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蒋介石集团与桂系的矛盾,制定了“钳白打汤”的战略方针。以二野、三野近百万人的优势兵力突击汤集团,钳制白集团,以强大的震慑力量,使敌军闻风丧胆;并足以应付意外情况的出现,如美国可能的挑衅或武装干涉,这是最稳健的作战方针。
在中央军委领导之下,总前委在商丘会议上初步商定渡江作战部署:以第三野战军的4个兵团(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和第二野战军的1个兵团(第三兵团)为渡江第一梯队;第十兵团在江阴、扬州段;第八兵团在南京东西段;第九兵团在芜湖东西段;第七兵团在铜陵、贵池段;二野第三兵团在安庆东西段。以二野之第四、第五兵团的5个军为总预备队。同时,建议第四野战军派3个军10余万人迅速南下,进至武汉地区牵制白崇禧集团。预定的突破重点位置,拟在芜湖、安庆地段。至于突破江防之后的作战,则视当时情况决定。
3月25日,总前委在第三野战军机关驻地蚌埠以南孙家圩子,认真研究了京沪杭战役即渡江战役的方针、原则和部署。3月29日,中央军委得知总前委扩大会议已经开完,致电询问渡江作战的具体部署。邓小平、陈毅、谭震林决定,以第三野战军前委的名义,将渡江作战的具体部署、计划向中央军委做正式报告。这个报告即《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由邓小平亲自起草。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全文从敌情、我军战役目的、我军渡江后敌军可能的变化、我军的作战纲领、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部署、指挥与联络问题等方面对渡江战役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战略谋划。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明确地提出战役的目的:全部或大部歼灭上海至安庆段及浙赣线上的国民党军队,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夺取京、沪、杭,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在对敌情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成功后,国民党军可能采取的四种行动做了分析:
第一,“收缩兵力于京、沪、杭三角地区和南京芜湖地区,控制南京、上海、杭州、芜湖、镇江、无锡诸要点,并图于我东西两军相距尚远之际,集结兵力与我突进至京沪线上之东线兵团实行决战,而以芜湖以西各部退集浙赣线上,以保障其退路”。
第二,“向后撤收,一线在无锡、南京、芜湖及其以南地带布置防线,利用浙赣铁路迅速转运兵力控制浙赣沿线,确保南京、芜湖两要点,并求得割断我东西两军之联系,然后再视情况,或在京、沪、杭三角地区与我决战,或退至浙赣线上与我决战,或沿浙赣线作战略之撤退”。
第三,“主动放弃武进、镇江、南京、芜湖地段,沿江各敌全线向南退集浙赣线上和无锡、上海、杭州沿海地带,以便利用铁道和海口作顽强之抵抗,或作有秩序之撤退”。
第四,“在情况不利于撤退的时候,分别固守京、沪、杭诸点,以图顽抗”。(www.xing528.com)
根据对敌情的分析,《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提出了与国民党军作战的不同方案,并着重指出:“无论敌人采取何种处置,情况发生何种变化,西线之三野第七、第九两兵团,除留必需兵力协同二野歼灭当面之敌外,主力应与东线三野之第八、第十两兵团实行东西对进,力求迅速会合。此着成功,既可使东线兵团不致孤立,使东线主力作战有必胜之把握,又可做到打乱敌人作战体系,达成割裂包围敌人之目的。故此着实为全战役之关键。”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将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部署:第一阶段,达成渡江任务,实行战役展开;第二阶段,达成割裂和包围国民党军之任务,并确实控制浙赣线一段,切断国民党军的退路;第三阶段,分别歼灭被包围的国民党军,完成全战役。
第一阶段的具体作战部署是:
以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和第十兵团组成东突击集团,由粟裕、张震指挥。其中,第35军、第34军以积极佯攻的手段,吸引和牵制浦口、浦镇地区的国民党军,并伺机渡江;主力6个军由三江营、口岸、京口段及张黄港至龙稍港渡江。渡江成功后,除留部队歼灭当面的国民党军外,主力迅速向宁沪铁路挺进,控制铁路一段,力求巩固阵地后扩大战果。如条件许可,应派部队向西发展,截断京杭公路,如国民党军进攻,则求得在野战中逐步予以歼灭。如力量不足,则继续巩固阵地,以待中突击集团赶到后歼敌。
以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和第九兵团组成中突击集团,由谭震林指挥,在裕溪口至姚沟段及由姚沟至枞阳镇(不含)段渡江。成功后,除留足够兵力歼灭当面国民党军,并监视驻守芜湖的国民党军外,主力迅速东进,与东突击集团会合,截断京杭公路,完成对京沪杭地区国民党军的割裂包围,尔后会同东突击集团歼灭南京、镇江地区之国民党军。
以上三野的4个兵团由粟裕、张震统一指挥。
以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和第四兵团组成西突击集团,由刘伯承、张际春、李达指挥,由枞阳镇(含)至望江段渡江。渡江成功后,除以一部歼灭当面之国民党军外,一个兵团以最快速度挺进至浙赣线衢州及其以西、以北地区,确实控制浙赣路一段及屯溪南北公路,切断国民党军退路。主力则应迅速东进,接替第三野战军留置部队的任务,歼灭驻守芜湖地区的国民党军,并准备攻取南京。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认真贯彻了毛泽东“不要轻敌一点,甚为重要”的指示精神,提纲挈领地分析了斗争形势和任务,确定了战役的目的和总的部署,充分预计到战役发起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各种强有力的对策,对百万大军渡江作战做出周密细致的安排部署,对于保证京沪杭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意涵高远、思维开阔,体现了邓小平文武兼备、高屋建瓴,以及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指挥风格。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是邓小平的精心之作,多年后他还记得非常真切。1989年11月,他在谈第二野战军战史时还说道:“渡江作战,部队突破江防后,我的指挥部在三野司令部,张震是参谋长。渡江战役也就是京沪杭战役的实施纲要是我起草的。”
渡江战役前敌我态势及我军基本决心图(1949年4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