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人言语风格识别方法:可疑笔迹检验

个人言语风格识别方法:可疑笔迹检验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言语材料数量多、范围广,能充分反映出个人言语风格特征,认定嫌疑人就非常可靠。因此,案件言语材料与嫌疑人言语材料的语体具有一定相似性是鉴别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结合案件情况及其他物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制作嫌疑人的范围,为个人言语风格鉴定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就某个具体案件而言,言语风格识别的内容不一定非得面面俱到,应从语言材料实际出发,全面把握有鉴定价值的言语风格细节。

个人言语风格识别方法:可疑笔迹检验

(一)收集言语材料的要求

1.检材和样本的数量是鉴别的前提

个人言语风格需要有言语材料作为载体来反映。言语材料数量多、范围广,能充分反映出个人言语风格特征,认定嫌疑人就非常可靠。如果言语材料数量少,仅为几个字或几句话所组成,运用这种材料显然是无法分析和识别言语人的风格特点的。所以,言语材料的数量是进行个人言语风格识别的前提条件。

2.检材和样本语体的相似性是鉴别的保障

一般来讲,文艺性作品和信件类言语材料很容易反映出个人言语的风格,其他的一些文体包括时评政论、科技文献历史记载、口语化言语记录等也能够反映出一定的个人言语风格。但是,像公文这样规范性非常强的文章,在遣词造句、逻辑结构、布局排版等各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定性要求,很难反映出言语人的个性特征,对于言语风格识别的意义和作用相对较小。因此,案件言语材料与嫌疑人言语材料的语体具有一定相似性是鉴别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整合言语风格特征和案件情况及其他物证

将言语风格、案件情况及其他物证结合起来系统分析,更能准确揭示案件事实真相。案情调查所发现的人、事、物总是与案件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且与案件中的其他证据相关联。言语材料中涉及的人、事、物与制作人的关系,往往能通过案件中的其他事实或物证得到证实。结合案件情况及其他物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制作嫌疑人的范围,为个人言语风格鉴定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因为确定了嫌疑人范围,特别是在非此即彼的情况下,可大幅提高言语风格特征的价值。所以,我们必须深入、细致的了解案情,熟悉可疑言语材料形成的社会背景,准确掌握案件各方面信息,才能对可疑言语材料制作人的社会属性和个体属性作出科学客观的判断。同时,应将案情、嫌疑人的情况、可疑言语材料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看三者是否有内在的联系和一致性,然后做出评论。再用这个结论与言语风格比对的结论相比较,分析两者是否相符,以验证结论正确与否。如有矛盾,应对结论进行复查[34]

(三)个人言语风格的同一认定

在进行同一认定的过程中,仅仅依据对言语材料风格特点的分析结果来认定嫌疑人是有难度的。检验人员必须结合犯罪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比较、系统鉴定。总的识别与鉴定思路是“从大到小”,可先从社会群属特征识别上缩小嫌疑人范围,包括言语人所在地区识别、年龄识别、性别识别、文化程度识别、职业身份识别等。然后分析言语材料中的言语风格、心理活动规律,再与嫌疑人的言语风格、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比对,从中找出异同点,最后综合评断异同点的数量与质量,并作出鉴定意见。实践中要注意两个要点:

1.全面把握言语风格细节

作为技术人员,要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对待鉴定工作,全面进行鉴定,防止偏差、遗漏。在个人言语风格识别过程中,紧紧抓住语言要素和语言手段的各个方面,包括字、词、句型、语法修辞、文字布局、标点符号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人言语风格特点。就某个具体案件而言,言语风格识别的内容不一定非得面面俱到,应从语言材料实际出发,全面把握有鉴定价值的言语风格细节。

2.选取言语特征要结合语境和言语时间

检材和样本的选取要注意时间的差异,如果两者时间间隔太长,言语风格的差异特征就会增多,难以判定差异特征的性质。在特定的语意环境中形成的个人言语风格特性,离开特定的、具体的语意环境就无法认识,也就难以准确选择特征,有些分散的字词句,很难辨别它是不是言语特征,但如果它进入具体的语句中便一目了然了。因此,在选取言语特征时,一定要注意具体语境和言语时间。

【注释】

[1]涂丽云.笔迹分析与鉴定[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261-264.

[2]封江涛.笔迹细节特征浅议[J].中国司法鉴定,2008(3):58-59.

[3]张德英.签名笔迹的新特点及检验对策[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1):16-19.

[4]任玉苓.追加打印内容变造文件的检验方法探究[J].警察技术,2010(6):41-42.

[5]张德英.签名笔迹的新特点及检验对策[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1):16-19.

[6]李志荣.伪装签名检验初探[J].中国司法鉴定,2013,68(3):53-56.

[7]贾晓光.中英文签名笔迹鉴定的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9(3):13-17.

[8]郭海萍.伪造签名笔迹检验的研究[J].政法学刊,2007,24(3):94-97.

[9]Heidi Harralson.Developments in Handwriting and Signature Identif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M].MA,USA:Elsevier,2013,pp.71-83.

[10]Heidi Harralson.Developments in Handwriting and Signature Identif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M].MA,USA:Elsevier,2013,pp.88-94.

[11]陈晓红,贾玉文,杨旭等.纸上静态签名笔迹动态特征的提取和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2(4):28-36.(www.xing528.com)

[12]Heidi Harralson.Developments in Handwriting and Signature Identif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M].MA,USA:Elsevier,2013,pp.107-110.

[13]张留华.皮尔士的逻辑人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2):37-43.

[14]见第一章第一节。

[15]见第一章第一节。

[16]Christopher Allen.Practical Guide to Evidence[M].London: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2001,pp.394-395.

[17]Ordway Hilton.Scientific Examination of Questioned Documents[M].Boca Raton,Florida:CRC Press,1993,pp.160-161.

[18]Reed Hayes.Forensic Handwriting Examination:A Definitive Guide[M].Honolulu,Hawaii:ReedWrite Press,2006,pp.22-23.

[19]Dan C.Purdy.Identification of Handwriting[M].In:Jan Seaman Kelly,Brian S.Lindblom.Scientific Examination of Questioned Documents(Second Edition).Boca Raton,Florida:CRC Press,2006,pp.59-60.

[20]Ronald M.Dick.The Identification of Handwriting—A Brief Discussion.对美国特情局调查人员进行笔迹鉴定培训的课程中的一篇文章。

[21]Ordway Hilton.Scientific Examination of Questioned Documents[M].Boca Raton,Florida:CRC Press,1993,pp.160-161.

[22]http://www.swgdoc.org/images/documents/standards/SWGDOC% 20Terminology% 20Relating%20to%20the%20Examination%20of%20Questioned%20Documents.pdf.

[23]Albert Osborn.Questioned Documents[M].Maryland: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1974,pp.206-216.

[24]Ron N.Morris.Forensic Handwriting Identification: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Principles[M].London&San Diego:Academic Press,2000,pp.37-118.

[25]Dan C.Purdy.Identification of Handwriting[M].In:Jan Seaman Kelly,Brian S.Lindblom.Scientific Examination of Questioned Documents(Second Edition).Boca Raton,Florida:CRC Press,2006,pp.47-58.

[26]Reed Hayes.Forensic Handwriting Examination:A Definitive Guide[M].Honolulu,Hawaii:ReedWrite Press,2006,pp.22-67.

[27]韩丹岩等.汉英文字笔迹特征的比较研究[J].刑事技术,2007(4):16-18.

[28]宗世海.论言语风格的定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4(4):90-94.

[29]邱大任.侦查语言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1-13.

[30]吴小莉.略论言语风格的形成[J].写作,1998(11):24-25.

[31]岳俊发.书面言语的个人鉴定[M].见:贾玉文,邹明理.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文件检验.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651-657.

[32]杨旭.个人言语风格的司法鉴定[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6):58-61.

[33]王志家,贾玉文等.一起涉案打印文件言语人的同一认定[J].中国司法鉴定,2003(1):32-35.

[34]岳俊发.书面言语的个人鉴定[M].见:贾玉文,邹明理.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文件检验.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651-6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