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老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再回答一个问题。另一世界相对于什么?为什么叫另一世界?相对于文中的哪个?
全班同学:现实世界。
S老师:现实世界在文中是通过什么被具体化的?同学们看,一开始作者从什么地方出来到了荷塘?是不是一开始就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了”?
全班同学:不是。
S老师:那是什么啊?大声说!
全班同学:在家里。
S老师:在家里推门进去,是吧?最后又怎么?(www.xing528.com)
全班同学:回到了家。
S老师:带上门出去,最后又回到了家里,而且,同学们看这儿“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同学们品一下这个“且”什么意思,这片宁静只是什么?
全班同学:暂时的。
S老师:只是暂时的,他还要再回到现实世界。(板书:现实世界——家,另一世界——荷塘)作者一开始从家轻轻地带上门出去,来到这一片静谧的荷塘:另一世界,在这儿得到了片刻的宁静,感觉自己是一个自由的人,但是又被蝉声和蛙声所打断、所粉碎。作者在这时候就又一次感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种超脱现实而不得的一种无奈的叹息,带上门出去后又推门进去,那么这样,这篇文章里这个“家”就有了非常丰富的意蕴,这个家可能就是一个现实世界的化身。同学们,这篇文章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这样宁静的荷塘,这一片自己的天地,但是作者最后还是回到了现实世界。就好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梦游天姥山很漂亮的,好像自己到了神仙世界一样的,那么美好,但是梦幻般消失啊。另一世界是非常美的,但是梦幻般的美好又梦幻般地消失,那么,可能老师感觉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一片自由的天地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渴求呢?是吗,同学们,向往吗?
全班同学:向往。
S老师:非常神往这一片天地。那么这一声叹息也是我们很多很多人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啊。如果同学们能对荷塘月色心驰神往,为这篇课文最后回到现实想超脱现实而不得有一声轻轻的长叹,我感觉就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