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学期的《泊秦淮》鉴赏课上,W 老师用多媒体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导入鉴赏学习的内容。
W老师:同学们可还记得小学时学过的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是哪一首呢?
全班同学:记得,是《山行》。
W 老师:从《山行》一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杜牧的写景抒情诗,辞藻劲健明朗。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不少咏史佳作,借古讽今的艺术成就极高。今天我们学习的《泊秦淮》就是其中的名篇。请同学们先认真听听名家朗读的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读)
(听完录音)
W老师: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在中国历史上,杜牧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呢?
W 同学: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其中七言绝句举世闻名,辞藻精炼,画面优美,情思含蓄,耐人寻味。杜牧世称“小杜”,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
W老师:W同学说得非常好,接下来请大家把这首诗齐读一遍。要注意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突出重音,四是读出感情。
(学生读完)
W 老师:读准字音大家都做得不错。接下来,看看大家对这首诗的节奏把握,这首七言诗应该如何划分音节呢?
全班学生:二二三或二二二一。
W 老师:回答得很不错。第三点要突出重读音节,那么这首七言古诗中的哪些字需要重读?同学们可以读出声,自己体会体会。
(全班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后达成一致:笼、近、不知、犹)
W老师:很好。第一句中的两个“笼”字起到了什么样的表现效果呢?
T同学:给人一种朦胧、空幻、迷茫、冷漠的感受。(www.xing528.com)
W老师:说得真好!最后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读出感情”。想要能够通过“读”来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就得根据诗歌的内容调整好语调和节奏。比如“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商女”应读得节奏平缓,“不知”语调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最高语调,特别强调的是“恨”要重读。“商女不知亡国恨。”
(W老师一边认真地朗读,一边做着丰富的手势。随后学生反复朗读,其间W老师多次示范纠正)
W 老师:整体不错。有些字词的读音要有所拖延,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比如“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唱”字的节奏应该略为延缓,要营造出一种回味之感,而“后庭花”则要一字一顿地朗读。那么“后庭花”又应该作何解释?
S同学:这是乐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史料记载南朝后主李煜沉溺于作词曲与后宫佳丽寻欢作乐,因不理朝政,致使亡国,故后世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W老师:回答很好。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P同学:整首诗字里行间中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W老师:为了能更深刻地感受诗人作此诗的情感,请同学们将自己当作诗人杜牧,假设自己是一个比较清醒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对国事忧心忡忡,再一次自由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学生们大声地自由朗读,气氛热烈)
W老师:自由朗读时间到。让我们来举行一个朗读竞赛。
(随后,几名学生流利背诵,决出最佳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W老师:同学们读得相当不错,可以听出大家都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对于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也有所感悟。那么想不想再听一遍名家朗读?
全班学生:想!
(W老师再一次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读录音)
美读式升华法在审美性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品味所学诗歌的精美语言有着强有力的支持作用。W 老师的这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用示范美读的方式,将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并带领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出了一点真实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渐渐进入美读营造的“环境”中,深入理解和感悟诗人的真情实感,从而让心灵得到美和情感的熏陶。美读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做好的教务,制约着美读的因素有很多。关键的一条在于语文老师自己没有具备重视美读的教学意识和较高的朗读水平。W 老师这堂课,表现出了老师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基本功,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