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它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的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记忆有多种分类,主要按环境、时间和知觉来分。在记忆形成的步骤中,可分为下列3种信息处理方式:编码,即获得信息并加以处理和组合;储存,即将组合整理过的信息做永久记录;检索,即将被储存的信息取出,回应一些暗示和事件。
《辞海》中“记忆”的定义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及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从现代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给记忆下一个定义:
所谓记忆,就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2.记忆的3个基本过程
(1)识记
记忆的开始阶段,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
(2)保持
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
(3)再现
包括回忆和再认。
●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再认: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www.xing528.com)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表格来描述:
记忆的3个基本过程
3.记忆的类型
根据记忆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是指个体通过各种感官受到刺激所引起的短暂性记忆。当刺激停止时,信息在感觉中保持最多不超过2秒。瞬时记忆时,大脑对感觉信息还没有进行心理加工,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所感知的事物就忘记了。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储存时间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例如,你打电话时,不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查了一下电话簿,记住了那个电话号码,按数字一个个往下拨,就需要短时记忆。如果你不特别用心记住它,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再打时还要再查。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2,意思是说,如果用一组数字来衡量记忆容量,那么这组数字的个数大约是7个,上下误差一般不超过2个。例如,一组数字4731685296,你以1秒钟1个的速度读一遍后便进行回忆,那必定会出错,因为它超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这一特性对于我们把记忆材料分成适当的组块是有一定意义的。
(3)长时记忆
信息储存1分钟以上直至一生的记忆都叫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信息的保留是永久的,是印象十分深刻的记忆。长时记忆可以永久保留,但有时也会遗忘。不过这种“遗忘”的信息在适当条件下是能再现的。比如,你学会了骑自行车这种技能,即使20年不骑车,20年以后再骑,除了有所生疏外,骑自行车的基本技能你并没有忘记。同样,学会了游泳,即使你长期不游,再过10年甚至20年你还是会游。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关系表
另外,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感知器官可分为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触觉记忆、混合记忆等。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