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在1800年前后是欧洲城市中的新贵。18世纪只有我们在下一章将看到的圣彼得堡增长比它还快。但圣彼得堡是庞大的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并且位于交通便利的波罗的海。而柏林则是勃兰登堡-普鲁士(一个从莱茵河畔的韦塞尔到普列戈利亚河畔的柯尼斯堡的并不连贯的领土集合)的主要城市。这里多的只有士兵。柏林地处勃兰登堡荒漠的中央。历经苦难考验的旅行者一再抱怨这里没有硬化的公路,只有不平坦的车道可以通行,这既令邮政马车的乘客四肢酸痛也令他们头痛。富有的贵族簇拥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身边,不断用新的更加华丽的宫殿、花园、教堂和坟墓来装点维也纳这座城市,而柏林则是普鲁士国王的杰作。贵族和市民阶级力量太弱,不足以对城市产生巨大影响。城市四成的土地属于国王,而普鲁士的国王是18世纪最重要的建造者。当然,与富有的维也纳贵族家族不同,如果他们要让所有街道都显得体面,他们必须要特别节省。它的结果令人恼火,对此,18世纪的旅行者这样描写道:
从外观上令最普通的市民房屋升格为宫殿级别的不只是飞檐,还有战利品、镶嵌和各种浮雕建筑装饰。此时我可能无须赘述了,这些建筑物的装饰物只不过是石膏。……当然,这一装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脱落,然后房子就变得非常丑陋,远没有以前好看。
另外一位旅行者则惊讶于房屋正脸背后的内容,因为像大理石似的石膏装饰,房屋正面乍看起来“就像是包税人的住所”,也就是富有得不可思议的法国收税员:
楼下的一扇窗突然打开,新换了鞋掌的靴子赫然出现在眼前,它要摆在窗台上晾干。你开始观察这个谜,并看到,二楼的另外一扇窗打开,一个补裤子的人把几条新染色的裤子随意地挂在那里……如果你觉得这些说明还不够的话,最后,三楼上有人在你头顶上抖动桌布,但除了几块土豆皮之外什么都没有掉下来。(www.xing528.com)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也就是腓特烈大帝试图将巴黎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带到他的宫中。但是,被委任这一使命的代理人抱怨说,这很困难。在巴黎看来,柏林既贫穷又落后。普鲁士开出的条件并没有竞争力。
法国文学家对巴黎的好感是如此之强烈,他们对自认为在那里拥有的舒适安逸是如此满意,以至于在那里甚至很难找出中庸之辈……如今,在法国,每个人都被对艺术的爱好与欣赏所感染,而且……公爵等资助人希望自己享有盛情款待学者的名声。
拿柏林18世纪的情形与巴黎、维也纳或圣彼得堡比较不是很公平。不管怎样,柏林在1800年前后的迅猛增长之后已经令其以17万人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二大城市,排在拥有23万人口的欧洲第四大城市维也纳之后。引领欧洲的伦敦有90万人——几乎和1100年前(!)的中国皇城长安差不多了。1/10的英国人生活在首都。在它之后的巴黎有55万人——只有1/40的法国人生活在那里。神圣罗马帝国只有1/5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城市则有很多:估计在2400~2500个之间,当然大小和重要性差别很大。因为神圣罗马帝国是在18世纪末由300多个独立领地和超过1400个帝国骑士庄园组成,所以很多城市都是都城,有统治和管理部门建筑以及小型的军队。巴登哈默斯巴赫(Hamersbach)附近的采尔(Zell)、拥有帝国修道院的莱茵兰埃森附近的韦尔登(Werden)、主教所在地威斯特法伦的明斯特,当然柏林和维也纳也都在其中。18世纪时国家实力增强,统治者扩大管理部门,并通过城堡和花园来显示他们的力量。因此,特别是略大一点儿的德意志诸侯的府邸和管理中心增大:德累斯顿、慕尼黑、不伦瑞克和柏林。只有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莱比锡,特别是汉堡等少数贸易和商业要地可以与它们相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