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印度洋的历史不只是从西向东,不仅是受到了罗马、萨珊帝国和穆斯林浪潮的影响。最大的影响中心其实是中国。和这条贸易链的西端一样,它的影响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由统治更迭、政策变化所决定,也由某一统治时期的力量强弱所决定。因此“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也已从东方开始书写。我们对这个大帝国对贸易链终端影响的评价是如此之高,可能也是因为我们通过文字资料和流传下来的物品对其有了十分详尽的了解。但是也有其他力量对这个贸易网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且从中获益——印度北部的王朝和帝国,但是有多个统治者相互竞争的印度南部也是同样。而且在印度与中国之间,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大。
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随着这张网在公元5世纪和6世纪变得越来越密,无数大大小小、主要靠贸易生存的城邦应运而生。7世纪末,它们开始受到三佛齐(Srivijaya)的影响——一个重心在今天苏门答腊东南的巨港(Palembang)的王国。它成功地遏制了对贸易至关重要的马六甲海峡附近的海盗活动。在此期间,有一部分商品是经克拉(Kra)地峡运输的,那里是马来半岛最狭窄的地带,今天隶属于泰国。现在虽然距离更远但没那么麻烦的海上路线再次畅通了,除商人和船员外,三佛齐也从中受益。(www.xing528.com)
巨港汇聚了东南亚的所有商品,不仅中国和印度,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和穆斯林也对它们感兴趣。因此,阿拉伯、波斯还有中国文献都赋予此地以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政治或者军事影响力具体有多远很难确定。但不管怎样,3000多公里以外、位于印度东南沿海的雄心勃勃的朱罗(Chola)王朝在11世纪时向三佛齐开战,可能就是为了削弱其影响力,从而令自身能够从贸易中更多地获益。这些攻击的毁灭性有多大,对此存在着争议。部分学者怀疑它们到底是否存在。最迟到13世纪时,三佛齐开始衰落,同时中国变得强大,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变得更加广泛和密集了。除经济与政治联系以外,三佛齐与印度也有着文化上的联系。这里呈现出一个在基督教与穆斯林世界之外的宗教世界,它是诸多宗教世界中的一员。三佛齐深受印度佛教影响。公元860年,三佛齐统治者下令在那烂陀(Nalanda)为本国僧人建一座寺庙——那是位于今天印度东北巴特那(Patna)附近的一个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在12世纪末随着伊斯兰教的普及而被毁,目前是一座遗迹城市。三佛齐本身伊斯兰化的时间则要晚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