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元前1千纪的亚述和巴比伦:《十八个时空中的世界史》成果揭示

公元前1千纪的亚述和巴比伦:《十八个时空中的世界史》成果揭示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帝国最后一次强调了北方的地位,而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帝国则是从南部来进行统治的。公元前614年,亚述古都被巴比伦和伊朗米底人组成的盟军占领。获胜的巴比伦人在不久前还完全依附于亚述人。他的儿子重建了巴比伦,或许也是因为感觉将两河流域的文化中心完全摧毁是逆天悖理的行为。在继承了亚历山大在中东势力的塞琉古王朝领导下,巴比伦的地位迅速下降。

公元前1千纪的亚述和巴比伦:《十八个时空中的世界史》成果揭示

公元前1千纪上半叶的两河流域以两大帝国的形成为特征,它们还再度从两河流域控制了新月沃土,直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权力和政治主动权才向东方(波斯)和西方(希腊城邦,后来则是罗马)转移。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帝国最后一次强调了北方的地位,而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帝国则是从南部来进行统治的。

亚述帝国建立在多个基础之上。它的军队尤其优异。它有意残暴地对待战败的敌人,或许是为了让未来的敌人不战而降。所有的敌对部族都被流放到帝国的其他地区。朝贡制度让被战胜者保持了对内的政治独立,只要他们定期交贡并且让亚述统治中心可以继续征战并展示其辉煌。帝国整体上组织非常有效。我们对于统治者了解的尤其多,因为几乎每个统治者都会建一座新的都城或者至少建一座新的宏大宫殿,在宫殿里用图画和题字来展示他享誉内外的事迹。亚述拿西拔二世(Assurnasipal Ⅱ,公元前884—公元前859年)从此前的都城亚述迁往尼姆鲁德,他的儿子沙尔马那塞尔三世(Salmanassar Ⅲ,公元前859—公元前824年)留在了尼姆鲁德,但在那里建了一座新的宫殿。在公元前8世纪(这个世纪对亚述而言十分艰难)末再次扩大了帝国并在组织上令其稳定下来的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2—公元前705年)建立了一个新的都城,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萨尔贡堡”。他的儿子辛那赫里布(Sanherib)仅在那里留下一名执政官,将尼尼微立为首都。公元前7世纪的统治者都以尼尼微为都城。它成为亚述帝国最大规模的扩张和恢宏发展的象征,帝国一度控制了埃及和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

所有的亚述统治者都面临着抵抗,这是他们残暴统治和赋税高得无法忍受的一个后果。因为中心地区本身缺乏资源,亚述的统治似乎建立在扩张与剥削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扩张达到其可能的极限时,帝国就瓦解了。亚述巴尼拔(Assurbanipal,公元前669—公元前631年)是最后一位统治者,他未能拿出什么战绩或者是国内改革的成绩。很可能在他的统治结束之前就已经危机四伏了,他去世20年之后,亚述帝国即告灭亡。公元前614年,亚述古都被巴比伦和伊朗米底人组成的盟军占领。公元前612年,尼尼微被摧毁。后来这里再也没有人居住过。废墟所在的山丘今天是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Mossul)的一部分。

获胜的巴比伦人在不久前还完全依附于亚述人。公元前689年,辛那赫里布下令毁灭这座城市。作为全面胜利的标志,他令幼发拉底河的一条支流改道,淹没了内城的剩余部分。他的儿子重建了巴比伦,或许也是因为感觉将两河流域的文化中心完全摧毁是逆天悖理的行为。半个世纪后,亚述与尼尼微的征服者与结盟的米底人约定将亚述帝国分而治之。根据约定,巴比伦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统治下控制叙利亚和地中海沿岸。因为他也两次占领了反抗起义的耶路撒冷并在第二次占领时将部分犹太人流放,因此尼布甲尼撒二世出现在《旧约》当中,而且《旧约》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很好。但在他的漫长统治下,巴比伦人的境况相对来说还不错。城市得到了扩建,一个庞大的宫殿群诞生。上层阶级的房子似乎设施配置完善。马尔杜克神殿也得到了修复,并且加盖了一个有很多层的塔楼。总体上这样的“金字神塔”(Zikkurat)对两河流域的神殿设施来说是非常典型的。但是巴比伦塔尤其宏大和壮观,这令它成为《圣经》中建造巴别塔故事的样板。(www.xing528.com)

众所周知,在《圣经》里巴别塔的建造失败了,而新巴比伦帝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也没有幸存很久。原因是结构性的还是他的继任者能力不足,这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怎样,巴比伦居民在国王未在的情况下在公元前539年把城市交给了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公元前558—公元前530年)——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结局,如果我们考虑到此后两河流域再也未能成为一个在世界史上举足轻重的帝国的中心的话。没有硝烟的结局并未对巴比伦人造成什么损害,他们的城市在波斯帝国仍是管理机构的所在地。对城市守护神马尔杜克的崇拜仍在继续,楔形文字传统继续得到推动。大都市巴比伦的声誉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还很有号召力,他梦想着在征战结束后将巴比伦作为他的大帝国的首都。但是因为他在公元前323年过早去世,这没能成为现实。在继承了亚历山大在中东势力的塞琉古王朝领导下,巴比伦的地位迅速下降。但楔形文字仍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我们知道的最晚近的小泥板来自公元75年。当然,作为记录体系来说,此时它早已不再重要。在地中海地区,希腊人和之后的罗马人采用了腓尼基人以及之后的阿拉姆人的字母文字理念。本书所用即是这种字母文字。

人类开始在某些地方长期定居并自行制造食物来源,在对其中一个这样的地区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们可以说:是的,人类是否在城市定居、文字存在与否、劳动分工的强弱、社会差异的大小都会产生差异。如果乐意,我们可以将建造了城市、拥有文字、劳动分工更明确的人群称作是更为发达的文明。但是随后麻烦就来了。显然,人们不断从这样的文明中进进出出。过渡期和边界区也是存在的。人们学习语言、建造方式和技术,再把它们荒废。“高度发达的”文明这样的评价通常来自可以书写的、在城市生活并了解社会差异的那些人。我们知道他们的评价同样是因为它们被写了下来,而且历经沧桑保留了下来。在不同领域活动或者是想把不同领域最出色的东西集中到一起的人不一定赞同这种评价。

新石器革命开始时至少有6个相互独立的地区。当我们把两河流域的历史作为其中的一个地区来讲述时,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还没有确定。苏美尔、阿卡德、亚摩利、亚述和巴比伦人认识的世界里既有埃及人和安纳托利亚人,同样也有亚美尼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他们偶尔写道,四个海构成了地平线的边界——地中海、黑海、里海和波斯湾。意大利距离它和印度一样遥远,毕竟与后者还间或存在着贸易关系。让巴比伦历史向埃及、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方向延续下去的讲述方式我们在上学时都学过了,这是一种相当人为的讲述,它与当时那个时代的人的未来视野是不相符的。如果我们跟随着巴比伦时代的人,那么我们向东、向南看就和向西看一样,都有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