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历法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及时间感的作用

欧洲历法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及时间感的作用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的历法和纪年方式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原则上的不同或者是优越性,虽然欧洲人以前是这么认为的。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却不是这样。当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了解到它时,某些人喜欢使用这种欧洲历法,因为这让他们可以有更好的时间感。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使用基督历的同时也保有其他时间、世界和宗教观。从福音时代、狄奥尼修斯·伊希格斯时代之后再到现代,如果人们进行一场漫长的旅行,那么他纵贯的不仅是空间,也是时间。

欧洲历法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及时间感的作用

所以说,通过1453年(奥斯曼人征服拜占庭)或1530年(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儿帝国的巴布尔去世)这样的年份数字,我们遵循的是一个在古罗马晚期形成的基督教概念,它的魅力在于它是面向未来的、可以普遍套用的和它的象征力量。基督是时间的主宰,欧洲越来越多的基督教统治者得以就此达成一致。但欧洲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从中国、日本或者印度的角度来看——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一部分。欧洲人的和平接触和(先是从1492年起对南美人,然后是自18世纪后期起对北美、亚洲、澳大利亚非洲人的)军事胜利与这种体系的全球传播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我们不能只是粗暴和片面地设想这个进程。并不是说,线性思维和对未来持开放态度的基督教欧洲人与思维以周期或时间层次为单位的非欧洲人(印度人、穆斯林或者是佛教徒)相遇了。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世界各地都有线性和面向未来的历法。欧洲的历法和纪年方式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原则上的不同或者是优越性,虽然欧洲人以前是这么认为的。多种纪年体系是同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人通过它们将各种各样的目的联系在一起。对欧洲农民来说,重要的是知道他们该在什么时候播种和收割,什么时候可以工作、休息、祈祷,以及税收、租金和债务利息什么时候该交了。为此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年历。它也告诉他们,他们生活在哪一年,这点可能不会令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有什么感触。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却不是这样。当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了解到它时,某些人喜欢使用这种欧洲历法,因为这让他们可以有更好的时间感。而另外一些被欧洲殖民者统治的人则是被迫采用了这种历法。

有些国家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采用了这种眼下被公认为“西历”的历法,目的是借此从纲领上来重新说明自身统治的合理性。日本在1872年以这样的理由引入了西历:它有助于工业化和普遍而言的国家现代化。奥斯曼帝国在1873年对伊斯兰教的阴历进行了改革,从而令其先与儒略历后与格列高利历相配合。1926年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伊斯坦布尔的后继政体)改而采用格列高利历。它也将这一举措视为国家西方化和现代化的又一象征。但是日本和土耳其居民既没有因此而自动成为领先时间轴的进步思想的支持者,也没有成为基督教信仰的追随者。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使用基督历的同时也保有其他时间、世界和宗教观。

从福音时代、狄奥尼修斯·伊希格斯时代之后再到现代,如果人们进行一场漫长的旅行,那么他纵贯的不仅是空间,也是时间。人们一再对它进行不同的描述。日、月有不同的名称、长度和划分方式。欧洲曾将一天分为很多个小时,而它们的长度在一年当中也有变化,因为人们以为白天和黑夜的长度是相同的。因此夏季时一天之内白天的每个小时更长,而冬季时则是夜晚的每个小时更长。直到机械钟表和沙漏发明,人们才得以将小时确定为相等的长度,不管白天是长还是短。自中世纪后期起,欧洲就有市中心的钟楼来报时并确定一天的节奏,而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节奏。直到19世纪铁路使得各个城市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时间时,才最终产生了一个欧洲时间和世界时间。

基督教历法在狄奥尼修斯之后的很多个世纪里在全球普及,这产生了同步性,一个统一的时间节奏。历史著作将这一时间节奏延伸、回溯到历史当中。它产生了事实上从未有过的统一性。中国人、澳大利亚人和南美人的步调从未统一过,就像欧洲人在他们自己所在的地区也从来没有统一的计时方式一样。当我们编写或者阅读世界史时,我们必须留意存在于大量不同地方的大量不同群体和社会它们自己的时间。

这些自己的时间对于人们划分历史的方式也有影响。欧洲人习惯说古代史或者古典时期、中世纪和现代。这种划分方式是意大利人类学者在14世纪时发明的。他们认为自己当时身处现代,并认为黑暗的中间时期——也就是“中世纪”把自己与希腊人罗马人具有表率意义的思想遗产分隔开了。衰落后重生的形象(对公元500年后的时期算不上是恭维)直到今天仍深刻影响着欧洲历史学家对历史的看法。目前这种模式已经细分化,古典时期被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区域,现代时期则被法国大革命一分为二。但总的来说,这一模式目前已经经受了近700年的考验。(www.xing528.com)

但是如果把欧洲历史放入全球背景下来看的话,它就出了问题。中国有与欧洲古典时期类似的璀璨遗产,但事实上却没有受到中世纪的威胁。印度没有欧洲意义上的中世纪。对中美和南美来说,西班牙在1492年之后的几百年的占领是一个深刻的休止符。人们可以费些力气让它们和欧洲的中世纪与现代的划分相适应,但是考虑到盛极一时的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的衰落,意大利人类学家这种对现代的轻松愉快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合适的。不然的话,在一个世纪之内因为武力和传入的瘟疫而损失了九成人口的印第安人应当称之为一个美好的新时代吗?对澳大利亚人来说,欧洲人在1788年的到来是一场灾难,它与1492年对中南美人而言的那场灾难相类似。时间上,澳大利亚人的休止符正好与法国大革命并行。但它们并没有实质上的联系。而对中国、日本和印度来说,不管是1492年、1788年还是1789年,作为时代的分界线而言,它们都毫无意义。

或许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个全球都可以感受到的事件。或许直到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或者是核心战事发生在1941—1945年(但在世界不同地区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不相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才会有这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尽管今天人们的纪年方式是统一的,但世界史是一部有着很多个时间的历史。它从何时开始——这是个如何定义的问题。

【注释】

[1]国内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总计有115种历法。——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