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11 三维动画场景(作者:蔡雨恒;指导老师:涂先智)
颜色是动画场景设计中造型艺术的重要设计要素之一,与观众的心理特征、地域文化特征有着密切关系。从视觉心理学上讲,色彩可以使人产生多种情感,有利于动画场景在信息传达中刺激视觉,从而引起观众共鸣。
色彩构成起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艺术家们从物理学、心理学两个角度研究色彩的基本理论和构成原理,使我们能够对颜色形成科学的认知,并将色彩设计原理运用于场景设计中。
1.三原色
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为原色,原色能互相混合配出其他颜色。原色有两个色彩体系,即加色法三原色(光的三原色)和减色法三原色(色料三原色)(图4-12)。
图4-12 三原色
图4-13 《红黄蓝构成》(作者:蒙德里安)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色,基于加色法原理,这三种色彩叠加后变为白色,可以通过光学原理显示,如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投影仪等。影视动画最终是以电影屏幕、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主动发光的媒介进行展示的作品,其颜色便是基于加色法原理的色彩呈现。
色料的三原色是青色、品红、黄色,基于减色法原理,这三种色彩叠加后变为黑色。这些色料通常来自自然界的矿物质或者植物提炼的成分,因此从自然界不容易得到完全纯正的三原色料,可通过数字软件技术模拟获得。
抽象派艺术家蒙德里安的作品追求形状和色彩的“纯粹实在”,以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直线、直角和三原色(红黄蓝)、非三原色(白、灰、黑)——进行创作。
印刷的油墨、打印机的颜料水粉水彩、油画等颜料都属于色料范围,因此也都符合色彩的减色法原理。
2.色彩情绪
色彩能够引起人的情绪感应。在北方冬季的清晨,当人们看到一片红色,会感觉到温暖;反之,若看到浅蓝色,则会感到更加寒冷。这种自然的生理反应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因此总结生活中的经验后,获得了对色彩的情绪运用的规律(表4-1)。
色彩的调性可以由色相、明度和纯度引导。
以明亮和温暖的暖色调为主导、具有一定对比的色彩给人们传达出兴奋、活跃、快乐、积极的情绪。
以清新素雅为主的中间色调通常没有强烈的对比和夸张,温和、平淡,给人舒适、平静、安宁的感觉。
以灰暗抑郁为主的冷色调、暗色调容易给人一种不安、恐怖、浓重的感觉。
饱和度特别高、对比特别强烈的色调给人一种强烈、疯狂的感觉。(www.xing528.com)
由色调引起的色彩联想与情绪见表4-2。
表4-2 由色调引起的色彩联想与情绪
色彩在不同的时空和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比如红色象征热烈、奔放,同时也象征革命、血腥和暴力;绿色象征和平、环保,同时也象征疾病;紫色象征神秘、高贵,同时也象征恐怖;黄色象征权力、财富,同时也象征幼稚等。
3.写实色彩
写实色彩通常指画面色彩效果与人眼看到的客观世界的效果具有相似性,追求客观真实,使作品具有写实感和纪实感。宫崎骏的动画(如《龙猫》《幽灵公主》等)大多基于现实场景的颜色进行场景的色彩设定(图4-14、图4-15)。
图4-14 《龙猫》(导演:宫崎骏)
图4-15 《幽灵公主》(导演:宫崎骏)
4.装饰色彩
装饰色彩通常不局限于表现色彩的客观真实性,而是侧重表现色彩搭配效果,具有强烈的装饰感,有些装饰色彩来源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比如《人参娃娃》《葫芦兄弟》等(图4-16、图4-17)。
图4-16 《人参娃娃》(导演:万古蟾)
图4-17 《葫芦兄弟》(导演:胡进庆,葛桂云,周克勤)
5.主观色彩
主观色彩通常运用艺术家本人的色彩趣味、爱好,突出表现某些特殊或夸张的效果,以引起观众心理共鸣,传达作者的观念。如《狮子王》中刀疤在象冢中称王时的色彩设计为绿色的火光从地缝中发射出来(图4-18),《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以高饱和度的红色突出灯笼,而其他颜色则处理为灰色调(图4-19),这些颜色的设计都来自作者的主观处理。
图4-18 《狮子王》(导演:罗杰·艾勒斯,罗伯·明可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