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政策的确立与实施在我国产生的各方面的深远的影响,具体包括:
(一)基本实现了优生优育
在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即使是后来一孩政策有所松动,我国仍然基本实现了人口控制的目标。根据有关的统计,1979年之后,虽然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有变动,但最高也没有达到24‰,大部分都在20‰以内。人口增长率虽然也有个别年份接近17‰,但大部分时间都在15‰以内,即使在1984年一孩政策松动后也是如此。在此基础上,我国到2000年的人口总计达到12 亿6000 多万;实施计划生育的20年,我国少生了3 亿人口。[16]这个阶段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最为严格的阶段,为实现人口控制的战略目标作了保障。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与生育科技的助力下,一孩政策下的婴儿死亡率基本保持在7‰左右[17],优育也得到保障。在20 世纪80年代,部分地区的儿童智力低下率达到10%,个别地区甚至达到19%,新生儿的畸形率基本要超过1%[18]。但到1986年,卫生部组织全国的900 多所医院连续5年对产儿进行一次系统监测则显示,我国的出生婴儿缺陷率已从1987年的130.07/万下降到1991年的99.82/万。[19]
(二)助推改革开放(www.xing528.com)
严格的一孩政策的实施基本上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每个家庭的负担减轻,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家庭,特别是减轻了妇女的负担,以免妇女忙于生育而陷于家庭琐事。由此也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连锁影响,家庭财产出现了较快增加,儿女抚养、教育等得到了改善,为整个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基础;同时,大量妇女得到解放,加入劳动大军,增加了人口红利,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动力。[20]另一方面,在严格一孩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下,国家和每个家庭用于与生育相关的费用开始减少,即使在一孩政策下单个孩子的抚养投入增加,但也是一种提高人口素质的精英化培养,从而总体有利于国家将有限的资金积累投向生产或为生产服务的要素中。就此而言,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而言,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包括人口数量的减少与人口素质的提高,都是不可缺少的助力因素。
(三)扰乱了正常的人口结构
一孩政策的实施在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显见的负面效应,比如对正常人口结构的破坏。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曾经提及计划生育可能造成的问题,从目前的中国人口情况看,大部分已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体现。首先是人口的老龄化过快的问题。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 岁以上老人占到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达到14%就是老龄社会。截至2015年底,全国60 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6.1%[2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将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瓶颈。[22]其次是男女性别比差异化加大。一孩政策本身并不会导致男女性别比例的拉大,但由于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只允许一孩时,胎儿性别的选择成为一种相对常见的社会现象,而在人口数量庞大的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明显。[23]在农村老人依靠子女养老的客观需要以及男性作为劳动力相较于女性的优势,使得男女性别歧视显现得尤为严重。目前的情况是,我国大约有3000 多万“剩男”[24]。最后是劳动力不足。虽然对这种观点还存在一定的质疑[25],但主流的观点基本上都认为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劳动力不足的状况,典型的表现为工资上涨较快、招工困难[26],以及当前正在讨论进行的延迟退休等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