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西森林减少18%,半心主义对环境的认识和改变

巴西森林减少18%,半心主义对环境的认识和改变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13年,巴西的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减少了18% 。资本主义的必然需求和某些个人对个人财富增长的强烈渴望同样对环境造成了伤害。威尔逊的提议可能难以实现,但这仍旧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其威胁的认识。和对环境的破坏一样,没有谁要故意侵犯我们的内心生活。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需要通过某些途径创造一种新的“思维习惯”。我就把自己的这个提议称为“半心主义”吧。要养成新的思维习惯,不同的群体必须使用不同的方法。

巴西森林减少18%,半心主义对环境的认识和改变

2016年,已从哈佛大学荣休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E.O.威尔逊(E.O.Wilson)出版了《半个星球:地球的生存之战》一书,提议将地球表面的一半设为保护区来加以保护。人类环境和自然界的破坏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近才出现的一种现象。16世纪,西班牙入侵者夺取了印加人的矿场后,开辟了新的提炼银的方法,导致大量铅尘进入空气中。伴随着工业革命能源以及其他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人类的开发活动导致的污染加剧、森林砍伐和物种灭绝等问题开始出现。如今,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只能越来越大。气候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从1950年开始,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急剧增加。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巴西砍伐和燃烧亚马孙雨林中树木的速度越来越快。到2013年,巴西的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减少了18% 。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自1970年以来,人类已经摧毁了超过30% 的森林和海洋生态系统。

估计没有哪个人或哪个社会是故意要破坏自然界的,这不会有争议。对环境的破坏是人口增长、对物质财富增长和生活改善的渴望以及因此而增长的能源需求带来的意外后果。资本主义的必然需求和某些个人对个人财富增长的强烈渴望同样对环境造成了伤害。威尔逊的提议可能难以实现,但这仍旧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其威胁的认识。

互联网世界对我们的内在自我造成的伤害更是一种最近才产生的现象,这比对自然世界的破坏还要难以察觉。现在的我们,不再从容,没有了时间去反省和沉思,没有了隐私,没有了可供独处的寂静环境,在不受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在椅子上静坐哪怕15分钟的能力都没有了——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得如此迅速且无形。150年前,电话还没有发明。50年前,互联网还没有出现。25年前,谷歌也还不存在。我前面也提到过了,从1985年开始,信息传输的速度从过去的1000比特每秒增加到如今的10亿比特每秒。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加坡人步行的速度也增加了30%。

推动这些变化的某些力量与导致环境破坏的力量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提升物质财富和改善生活舒适度的渴望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野心。此外,避开对人类生活质量的真正影响不谈,互联网技术本身是有其闪光点的。和对环境的破坏一样,没有谁要故意侵犯我们的内心生活。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只要对互联网有了初次尝试,就会接着有第二次,之后便会产生依赖,很快就会忘记自己失去了什么。当然,我们的子女就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也就永远不可能了解任何其他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一切的改变被冠以了“进步”之名。

这样的情况非常糟糕,与全球变暖的情形是如出一辙,我们可能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了解自己、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的能力。我们正在造一台世界机器,而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台机器里一个个毫无意识、只会条件反射式运动齿轮,被这个互联网世界的速度、噪声和人为制造的紧迫感无情地驱动着。

我们该怎么办?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需要通过某些途径创造一种新的“思维习惯”。我们需要一种精神状态,能够重视且保护宁静、私密、独立、从容和个人反思的习惯,能够尊重内在的自我,能够让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思想世界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威尔逊的提议是很大胆的。我想提出一个类似的大胆建议:将自己清醒大脑的一半空闲出来,专门用来静思。不这样做,就等于是在消磨我们内心的自我和创造力。当然,我们的大脑并不像地球表面那样有着地理分区,但是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我们还是能够做到避开外部世界的影响、安安静静地沉思一番的。我们的创造力、内在平衡力和了解自己的过往和将来的能力难道都不值得占用我们一半的大脑吗?我就把自己的这个提议称为“半心主义”吧。

我们该如何培养爱好沉思冥想的思维习惯呢?很难,特别是当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正喧嚣吵闹时更是难上加难。20年前,一位在马萨诸塞州阿灵顿市的一所高中教书的朋友[1]尝试了一项新的事物。每节课开始前,她都会摇一次响铃,然后要求学生沉默4分钟。她后来写道:“我向(我的学生们)解释说,我觉得我们的学校节奏太快、太吵闹了。片刻的沉默能够帮助我们把上一节课的内容放在一边,以此做好下一节课上课的准备。这几分钟的时间,就是用来让头脑清醒的。我当时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内心和外在的平静。”她告诉我,结果奇迹般的好。她和学生都更加沉稳、更加注意力集中。接下来的几年里,她的学生们都希望把课前的铃声和沉默保持下去。

近年来建立了许多“正念学校”和“正念教育机构”这样的组织,将课堂的片刻沉默和冥想引入中小学。我来举个具体的例子。2015年,身心教育家斯泰西·西姆斯(Stacy Sims)开始了一项名为“正念音乐时间”的计划,作为“沉默都市”计划的一部分。在这一计划下,学生会在晨会期间听4分钟的古典音乐,与我麻省理工学院的朋友的想法类似。如今,正念音乐时间在65所学校、营地和社会服务组织中推行开来,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龄段,其中的大多数都位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

要养成新的思维习惯,不同的群体必须使用不同的方法。以下我提供的建议,应该被视为是问题解决的起点,而非万全之策:

·对于K12阶段的学生,选择在学校时的某一时间,沉默10分钟,可以选择在课前点名的教室里进行。在沉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安静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想法。不同学校校园文化各不相同,每个学校都可以以最佳的方式开展。(www.xing528.com)

·对于大学生,则需要每个系部开设“内省强化课程”,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应该参加一门这样的课程。内省课程虽然以各系部的特定专业为基础,例如历史化学,但仍能减少学术的阅读和完成作业的负担、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思考自己正在学习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和理想联系在一起。学生思考后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写文章或其他的创造性活动表达出来。

·在工作场所,应该给员工提供一间“静思室”或类似的空间,能够允许且鼓励员工每天花半小时冥想、反思或是简单地沉默片刻。这间房子里不能使用手机电脑,这段时间也不能安排在常规的午休时间里。许多公司已经将冥想划为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在家的时候,要在晚上营造“断电”时间,也可以是在晚餐期间。在这个时间段里,所有电话、手机、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都要关掉。晚餐时间不应该吃得狼吞虎咽,而是要用来静下心来交流谈心。

·对于个人而言,应该考虑如何度过自己的每一天,尝试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远离网络世界,可以把这段时间用来散步、阅读,或者只是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要在公共场所建立“无屏区”,区域内禁止使用电子设备,还要在劳动法中保证工人在工作场所能享有每天半小时的安静时间。

这些措施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或并无效果,但我相信,这一定能提高人们对自我反思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培养新的思维习惯。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则需要一定的时间。香烟曾经以一种正面形象融入美国文化,一度被宣传成一种乐趣、一种成熟和冷静的标志,甚至是男人气概的象征。广告中播出的,是吸着香烟的商业巨头、电影明星甚至运动员。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慢慢地认识到了香烟对健康的危害。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吸烟者的比例下降了一半以上。我相信,既然对于吸烟我们都能养成新的思维习惯,那么也可以对互联网形成新的思维习惯。不过,习惯的养成总需要时间来完成,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认清互联网的危害。

我还是会为《时代》杂志封面上垂头丧气的少女而痛心。当然,以牺牲内在自我为代价换来的对互联网世界的瘾,她本人和他们这一代人都应该承担一些责任。但是,创造连线世界的人不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吗?当然,我们自己也是受害者,但我们同样是行凶人。我们既是囚徒,又是狱卒。我们难道不应该还那个女孩和所有的孩子一个能让人重视且支持沉思的世界吗?我们难道不欠自己一个这样的世界吗?

改变思维习惯虽然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作为个人、家庭成员和工作人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恢复自己的内心生活。我们所需要的是能够认识到这一问题,能够给出个人的承诺。只要有一丝决心,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抽出半小时来“浪费”。这样做,就是等于给了自己一份礼物。这是一份献给心灵的礼物,是对那低声耳语的敬重,是逃脱连线世界的牢笼后的解放,是一种自由。数十年前孩童时代的那个我,在穿过树林回家时,在跟着乌龟、看着他们吃力地在泥泞的小路上爬行时,在浪费几个小时去观察浅滩里的蝌蚪或风中摇曳的水草时,我是自由的。那样的世界,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也未必愿意再回去。但是我们总能在如今这个世界给自己制造一些空间,在心底留下一片不受破坏的自留地

【注释】

[1]这位高中教师是马萨诸塞州阿灵顿高级中学的露西尔伯特(Lucile Burt),引文出自一篇未出版的文章。我于2017年6 月16日对她进行了采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