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大钊:现代史学先驱及其观点

李大钊:现代史学先驱及其观点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1920年7月,李大钊被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率先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等课程。李大钊在《史观》一文指出:“根据新史观、新史料,把旧历史一一改作,是现代史学者的责任。”

李大钊:现代史学先驱及其观点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1920年7月,李大钊被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率先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等课程。他还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分别作过《研究历史的任务》《史学与哲学》等学术报告,撰写了许多史学文章。1924年出版《史学要论》一书,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上的里程碑。

1.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李大钊第一个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释历史,认为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不单是政治,还有经济的、伦理的、宗教的、美术的种种生活。他说:“人类的社会,按时间的,纵起来看是历史;按平面的,空间的,横起来看是社会。”又说“纵着看人间的变迁,便是历史;横着看人间的现在,便是社会”“历史与社会,同其内容,同其实质,只是观察的方面不同罢了”。[176]李大钊还说,历史是进步的,发展的,变动的,是社会的变革,是人类的生活及其产生的文化,“历史就是研究人生及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177]这是李大钊下给历史学的科学定义。

他阐释说,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以前,中外史学都为唯心主义史观统治着,宗奉神灵,趋向天命,带有宗教的气味。马克思的历史观,称为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恩格斯1877年开始使用的。将史学变成为科学,把史学提到与自然科学的同等地位,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努力的结果。马克思把社会当成建筑,社会亦有基址与上层之分。社会的基址便是经济的构造(即经济关系),马克思把它称之为物质的,或人类社会的存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便是法制、政治、宗教、伦理、哲学、艺术等。马克思称之为观念的形态,或人类的意识。社会经济基础有了变动,上层建筑必然跟着变动,去适应它们的基础。从前的史学家,企图单纯从社会上层建筑去说明社会的变革(历史),而不顾社会的基础即经济构造,那就不能真正的理解历史。企图用政治变革代替人类社会全部活动,没有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上层建筑的变动,也决不是完整的人类历史。认为政治就是历史,阶级斗争就是历史,“未免失之狭隘”,因为它们只是历史的一部分,不能包括全部历史。马克思发现“以物质的生产关系为社会构造的基础,决定一切社会构造的上层”,[178]才将历史变成了科学,才揭示了历史的规律。

2.论述研究历史的任务

李大钊分析了史学、历史科学及历史理论这些基本概念,认为“史学的主要目的,本在专取历史的事实而整理之,记述之;嗣又更进一步,而为一般关于史的事实之理论的研究,于已有的记述历史以外,建立历史的一般理论”“这实是史学界的新曙光”。[179]

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一文中,把史学家的任务归纳为两条:一整理事实,寻找它的真确的证据;二理解事实,寻出它的进步的真理。两条任务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理解”二字李大钊经常用“解喻”两字来代替。一些旧史学家往往把整理记录和整理史料作为史家的唯一任务,不重视一般史学理论的研究。但今天的一些史学工作者却不是“论从史出”,而是“以论代史”,单纯地用历史理论去替代具体历史叙述。他指出:“历史理论与记述历史,都是一样要紧。史学家固宜努力以求记述历史的整理,同时亦不可不努力于历史理论的研求。”[180](www.xing528.com)

李大钊还论述了史料与历史的区别和联系。指出:“死的材料,若是随着活的事实表现出来,便是活的,有趣味的材料。”“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这就是将来的历史,所以要多报导一些下层人民的事情,以尽指导群众的责任。[181]

李大钊认为历史学必须常作常新。那种认为历史一经写出,便不能改动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一方面“断定往日记录,有许多错误”,同时不断有许多新史料发现;另一方面历史知识的增长和历史观的变更,也必须重作历史。他指出:“实在的事实是一成不变的,而历史事实的知识则是随时变动的;纪录的历史是印板的,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历史观是史实的知识,是史实的解喻”“所以历史观是随时变化的,是生动无已的”,是“与时俱进”的。李大钊在《史观》一文指出:“根据新史观、新史料,把旧历史一一改作,是现代史学者的责任。”[182]

3.阐发史学对社会和民众的功用

关于史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李大钊认为,一是史学“对于人生态度的影响很大”“史学既能成为一种学问,一种知识,自然亦要于人生有用才是”;二是史学不能进入市场,不能赚钱,“研究学问,不是以学问去赚钱,去维持生活的,乃是为人生修养上有所受用”。[183]

李大钊认为,历史学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具体功能,一是给人以爱国主义的精神激励。他说:“读史读到古人当危急存亡之秋,能够激昂慷慨”“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我们不觉对之感奋而起”,这就是一种“拯民救国”的感情被激发出来,这是一种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184]二是养成人们的科学态度。李大钊说:“研究历史的重要用处,就在训练学者的判断力,并令他得着凭以为判断的事实。成绩的良否,全靠所据的事实确实与否和那所用的解释法适当与否。”[185]他又说:“所谓科学的态度有二要点:一为尊疑;一为重据。”“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踏实的工夫。”如此则真理可明,功业可就。三是给人一种“进步的世界观”和“乐天努进的人生观”。史学研究是引导人们“对于过去的同情和对将来的向往”“历史是永远前进的,绝不停滞和逆返。我们不应该悲观和崇古,而应该欢天喜地地向前迈进”。李大钊指出:过去历史是建筑起来的一座高楼,里边陈列着人类相传的家珍国宝。只有健步前行,拾级而上,才能对所陈珍宝一览无遗,再临绝顶,四处眺望,才能认识人生前进的大路。[186]

当然,历史学除了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外,还有存史功能和借鉴功能。李大钊说:“纪录的历史,是由记可以流传后世的言行而发生出来的”;“或为使其言行、功业及所造的事变,永垂诸世勿使湮没”;“或将以供政治上的参考,俾为后世的模范与戒鉴”。[187]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宣扬和阐述,并非一味地照搬照抄,而是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用中国语境阐发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中国实际讲求唯物史观,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