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章太炎与刘师培的关系及刘师培的英年早逝和妻子削发为尼

章太炎与刘师培的关系及刘师培的英年早逝和妻子削发为尼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7年春节,应章太炎等邀请,刘师培夫妇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黄兴、陶成章等革命党人,参加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由于留日期间费用巨大,又因革命党内部矛盾等原因,章太炎拟赴印度学佛,刘师培接受两江总督端方收买,投向清朝阵营,并与章太炎关系恶化。1919年11月,刘师培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终年36岁。刘师培“英年早逝”,其妻何震削发为尼。

章太炎与刘师培的关系及刘师培的英年早逝和妻子削发为尼

章太炎刘师培都是晚清国粹大潮中大师级学者和政治上的活跃人物,二人学术造诣深厚,志趣相近,在交谊上经历了从友善到分道扬镳的过程。刘师培背叛革命,章太炎粹为儒宗,但在思想方面,二人均信仰无政府主义,致力于驱散儒家经学的神圣光环,对近代诸子学、史学等学科颇有贡献。

章太炎(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号太炎,后易名炳麟。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他早年到杭州诂经精舍随同朴学大师俞樾学习,收获颇多。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除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

国粹派精神领袖章太炎

1906年6月章太炎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章氏发表演说,认为当前最紧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11]什么是国粹,章太炎认为,国粹就是国家的历史。他说:“为甚提倡国粹,不是要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汉种的历史。这历史,就是广义的说,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12]他在《民报》发起“国学讲习会”,第二年又成立“国学振起社”,主讲国学,发行讲义,与国内的《国粹学报》相呼应,使国粹主义思潮在日本流行。

国学根基深厚的章太炎,毅然承担起学统继任的大旗,企图以国学救国。他说:“上天以国学付余,自炳麟之初生,以至于兹,三十有六岁。……至于支那闳硕壮美之学,而遂斩其统序,国故民纪,绝于余手,是则余之罪也。”[13]由于章氏声名远播,前来受业的弟子众多,比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周作人等,几乎都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界顶尖人物。虽然周氏兄弟没有在传承国学上走下去,但黄侃等大多数弟子基本接受了章太炎研治国学的路径。后来,章太炎将他自己的讲课笔记整理出版,定名为《国故论衡》。该书分为三卷,上卷论“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中卷论文学;下卷论诸子,即哲学思想。

1911年上海光复后,章太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他到北京总统府大骂袁世凯包藏祸心,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

1913年后,章门弟子大量进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文学、历史两科和国学研究所的主导人物,如讲授历史的朱希祖,讲授文学的黄侃、马裕藻、钱玄同、沈兼士和周氏兄弟等,他们控制着北京大学教授评聘和学科内容的安排,使章太炎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当时的学术形态。

但是,随着欧美留学回国学者进入北京大学,特别是胡适开始讲授中国哲学史,不久又执掌文学院,使章门弟子逐渐失去对北京大学学术氛围的影响,国学研究从思想到方法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掀起了护法运动,以章太炎为护法军政府秘书长。1922年主张联省自治,后反对国共合作。1926年应孙传芳聘请,到南京任“修订礼制会”会长。1927年被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指名为第一号学阀,遂闭门杜客,对国事、学术俱持缄默。“九一八”事变后反对日本侵略。1934年由上海迁居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赞助抗日救亡运动。(www.xing528.com)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江苏仪征人,是清代学者刘文淇曾孙、刘贵曾之子。幼承家学,饱读经史,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次年会试落第,开始接触种族革命思想。1904年秋,到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改名光汉,参加反清革命,成为一名激进的革命党人。章太炎赞叹其国学深厚不已,曾对刘光汉说:“国粹日微,赖子提倡”之类的话。同时,刘师培与章太炎同入国学保存会,成为国粹派的重要人物。刘师培与何震结婚后,夫妇二人都参加革命活动,被上海革命党人比作普鲁东和索菲娅。

1907年春节,应章太炎等邀请,刘师培夫妇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黄兴、陶成章等革命党人,参加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同年6月,受日本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刘师培夫妇创办《天义报》和《衡报》,宣传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同时组织翻译《共产党宣言》等,继续为《国粹学报》撰稿,在同盟会之外另立旗帜。由于留日期间费用巨大,又因革命党内部矛盾等原因,章太炎拟赴印度学佛,刘师培接受两江总督端方收买,投向清朝阵营,并与章太炎关系恶化。

1908年11月,刘师培夫妇回国,为清朝效力。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刘师培随任直隶督辕文案、学部咨议官等职。1911年随端方南下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在资州被革命军拘捕。辛亥革命胜利后,章太炎刚返回祖国,即奔走营救,后由孙中山保释。但刘师培自觉无颜相见,故在四川不出,后任成都国学院副院长兼四川国学学校课程,讲授《左传》《说文解字》等,还发起成立四川国学会。1913年,刘师培夫妇回到上海,国粹派人士不念旧恶,奔走往还,刘师培感念世道沧桑,于是“申叔殊感枚叔厚谊,复言归于好”。

1915年8月,刘师培又与杨度、严复等发起成立筹安会,作《君政复古论》,为袁世凯称帝鼓吹,失败后流落天津。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并在北京大学附设的国史编纂处兼职。但病情严重,上课有气无力。

北大期间,刘师培继续为保存国粹而努力。1918年夏,刘师培等人计划复刊《国粹学报》,但未成功。后又准备创办《国故》月刊。1919年1月,刘师培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在其寓所成立“国故月刊社”,自任总编辑,“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宗旨”。可见《国故》月刊与《国粹学报》是一脉相承的。1919年11月,刘师培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终年36岁。刘师培“英年早逝”,其妻何震削发为尼。刘师培主要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整理,编为《刘申叔先生遗书》。

刘师培作为经学大师,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在日本时,他与章太炎齐名,当时有“二叔”的说法。他在北京大学时编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影响较大。鲁迅先生在1928年时说:“我看过的已刊的书(指中国文学史),无一册好。只有刘申叔的《中古文学史》倒要算好的,可惜错字太多。”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演讲中,鲁迅推荐说:“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因为已经有人做过工作……辑录关于这时代的文学评论有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能使我们看出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同时声明:“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详一点。”[14]

刘师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言行尤其是出任《国故》总编辑的举动,不可简单归结为“倒退复古”、与新思潮相对抗。他不过是秉承一贯的文化观念行事,但在当时的特殊语境下,客观上站到了新文化的对立面。如果超越背景来看,其中是非功过,还有待重新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