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浪漫主义史学之父-赫尔德简析

浪漫主义史学之父-赫尔德简析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狂飙突进运动昙花一现,却孕育了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其中也产生了浪漫主义史学,以德国哲学家赫尔德为代表。他在《有关人类发展的另一种历史哲学》中,首次对浪漫主义史学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在《人类历史的哲学思想》中,系统地论述了浪漫主义史学思想,被称作浪漫主义史学之父。赫尔德浪漫主义史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强调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民族的独特性。

浪漫主义史学之父-赫尔德简析

浪漫主义思想向前可以追溯到启蒙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后人称他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在1765年到1785年德国文艺创作的狂飙突进运动中,以歌德席勒为代表的青年反对现存秩序,主张“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他们富有狂热的幻想和奔放的激情,其作品充满着浪漫气息和感伤情怀。狂飙突进运动昙花一现,却孕育了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其中也产生了浪漫主义史学,以德国哲学家赫尔德为代表。

浪漫主义史学之父赫尔德

约翰·戈特弗里特·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1803),德国哲学家、浪漫主义史学家、诗人。生于东普鲁士莫伦根(即波兰莫龙格)的一个小康家庭,1762年进入柯尼斯大学研读哲学、文学和神学,成为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的学生,受其影响极深。1764年至里加担任中等学校教师及德国信义牧师。1769年离开里加前往法国,在旅途中完成《我在1769年的游记》。1770年,赫尔德在斯特拉斯堡会见年轻的歌德,给歌德以深远的影响。1776年到魏玛担任宫廷牧师及掌管教育宗教事务的总监察。1803年逝世于魏玛宫廷。其作品《论语言的起源》成为狂飙突进运动中浪漫主义美学思潮的基础。他在《有关人类发展的另一种历史哲学》(1774)中,首次对浪漫主义史学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在《人类历史的哲学思想》(1784—1797年写成)中,系统地论述了浪漫主义史学思想,被称作浪漫主义史学之父。

赫尔德浪漫主义史学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强调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民族的独特性。赫尔德反对理性主义的共性观念和普遍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无法用自然的法则去规范和理解。人类社会是多样的,构成人类文明的各个民族都具有独特性。尽管各民族的外在形式像生命一样不断地发展变化,但其内在的精神、禀赋、气质是独特的,其个体性是不变的,这是各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他反对德意志民族抛弃自己的传统去学习法国文化,反对德国贵族仿效凡尔赛宫廷的华丽生活方式,反对法语成为德国作家的主要表述工具,反对法国经典成为德国的文学范式,反对法国的观念习俗渗透到德国。他说,所有民间的活态思想都在急剧地走向忘却的深渊,启蒙主义之光像瘟疫一样蚕食着德国文化。他大声疾呼找回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保持民族的独特性和世界的多样性。

历史中的每个个体、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没有统一的标准能够划分其优劣。只有弄清了每个时代、每个民族,才能明白多样性的世界历史。他说,希腊人巴比伦人、埃及人创造了硕果累累的文化,其价值是平等的,都体现着该民族自身的特性。每个民族均有权利根据自己先天的潜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每个民族对人类的进步都有贡献。他的这种观点被那些不发达种族群体普遍接受。赫尔德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平等性,主张撰写民族史、国别史,搜集民歌,以代替世界史,播下了欧洲各国民族主义的种子。(www.xing528.com)

第二,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赫尔德反对理性主义直线上升、没有曲折的历史进步观,但坚信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他用“发展”的观念取代了“进步”的观念,并把人类社会分成三个依次递进的发展阶段,最初是“诗歌时代”,这是人类的童年时期;其次是“散文时代”,这是人类的壮年时期;最后是“哲学时代”,这是人类最成熟的时期。他认为人类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的“统一的前进运动”,每一个时代都是前一个时代向前进化的结果,从野蛮人,到远东古代文明,再到中东各民族,到希腊罗马,最后到文艺复兴时代,历史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链条中,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它并不是作为另一个时代的先导而存在,而是具有自己的时代精神和存在价值,都有与自己时代相适应的美德和个人幸福。

他认为每个民族都是由自然和历史塑造的,人类的责任是沿着自然和历史铺就的路线前进,去发展自己的民族,保持这种连续性和继承性。如果民族文化的发展基础不是自己的,而是外来的,那就意味着割断自己与过去历史的连续性,分裂了民族的有机统一,其结果只能是本民族文化的断绝,最终导致民族的死亡。他反对文化史上的欧洲中心论,反对过分抬高古代而贬抑中世纪,不认为中世纪是人类历史的中断,要求历史学家从变化的历史事实中,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在历史连续性中理解各个时期各个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后来,浪漫主义史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将中世纪理想化,带有比较强烈的宗教情绪和神学史观,导致了宗教思想的一度回潮。

第三,强调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情感的作用。赫尔德反对以自己的成见或时代的价值观去评价一切历史事物,反对将历史事实当作构建哲学体系的素材,主张用自己的直觉去感知历史、认识历史。他强调想象和情感领悟等方法的重要性,认为要深入认识历史,理解个体对象的精神,就必须尽最大可能去想象,进入历史时空之中。用想象重构历史对象的生活方式、律法、道德准则、价值观,使自己具有同样的思想和行为,才能领悟到历史的每一个细节。只有通过想象和移情的方式,使自己同化于研究对象,设身处地地领悟,才能探求到历史的真实性,重构时代精神。

当然,赫尔德在强调直觉、想象和移情领悟等非理性的同时,也强调求真务实的作用,切不可因运用非理性的理解方式而导致历史著作的失真,他反对启蒙主义者为了说明世界普遍的持续的进步不惜捏造和阉割历史事实的做法。赫尔德追求的是把历史的真实性与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历史研究的求真性与历史理解的情感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历史学家可以借助情感性尽可能再现过去的情景,通过移情最大可能地理解历史对象,探求历史的真实,在历史撰述中可以想象和情感抓住人们的心灵。这种移情感悟的原则在19世纪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历史研究之中,但到20世纪后,又被许多学者所抛弃。

浪漫主义是对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的反动,反对理性主义图解历史的范式,反对将不同历史时代和民族文化解释为人类共有的本性(理性)和共同的发展规律,主张历史发展的个体性和独特性,强调各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将感情移入历史,重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战争气氛和时代精神。这种想象力和移情作用不但把神化、传说、民间故事当成真实的历史,而且成了虚构历史的借口和手段,成为兰克学派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