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伟(山东博物馆,250014)
内容提要:随着山东汉代石椁画像发现的增多,其研究呈上升势头。作为汉代画像石的源头,石椁及其画像成为研究画像石的重要参考。这里从山东馆藏汉代石椁的调查和研究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尤其是对墓葬的命名提出自己的见解,就教于诸位方家。
关键词:汉代;石椁;起源;画像;艺术风格
山东汉代石椁墓虽然发现数量多,但是在早期画像简单、随葬品不丰富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现象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分布在胶东半岛栖霞市的石椁虽然发现数量不多、画像简单,但是对于石椁的分布区划定和画像风格研究意义重大,可惜毁于经济建设,未能留下任何资料)。(www.xing528.com)
早在2006年,山东博物馆考古部承担了山东梁山薛垓墓地的考古发掘[1],共发掘汉墓127座,主要是砖椁和石椁墓,其中石椁墓有49座。
在梁山薛垓汉墓的发掘过程中,笔者发现:石椁墓多为成片经过规划的家族墓葬,均采取夫妻异穴合葬形式。由于墓葬面积狭小,随葬品多放置在椁外的器物箱[2]中。石椁画像较为简单,画像数量随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终西汉一世,这种平民采用的石椁墓形制非常稳定,未发生大的改变。在梁山薛垓墓地49座石椁墓中,刻制较为精美画像的石椁墓仅发现1座,其余少量雕刻画像的石椁墓只有简单的祖堂、穿璧纹等图像,或者只是简单的凿纹,而更多的石椁墓未雕刻画像。在石椁的石材使用上,检测证明,雕刻精美画像的石椁墓,其石材来自距离此地50公里外的嘉祥,证明汉代已经存在成熟的石椁制作的手工作坊。石椁板是预先加工完成后运输到墓地进行组装的,富裕之家可以采购质地更为优良的石材,普通人家则选用本地所产。虽然石材有区别,但是两者椁室样式和面积是基本相同的,尚未产生大的差别。石椁板采用卯榫结构,异常坚固。课题组关注石椁墓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石椁墓的源头,即石椁及画像究竟从何而来。二是石椁墓画像可以说是东汉画像石的源头,对解读画像内容亦有重大参考价值。
2011年笔者申请了国家文物局课题,依托山东博物馆考古研究部成立了课题组,在杨波副馆长带领下开始对山东汉代石椁墓及其画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