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丝绸之路生态资源市场化制度

建立丝绸之路生态资源市场化制度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长期以来实行的生态资源非市场管理的弊端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地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基于上述情况,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应当改变原来的计划经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建立完善的生态资源市场化制度。(二)制度性思考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资源环境危机,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立并完善生态资源市场化制度。

建立丝绸之路生态资源市场化制度

(一)生态资源非市场管理的弊端与生态资源市场化制度的产生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通过计划克服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生产方式的弊端,消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自发性和盲目性,通过计划调节手段,使社会资源按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比例来进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了商品货币关系,使得社会化大生产的比例只能以中央政府计划部门的计划为唯一标准。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传统的计划经济中并未加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随着环境问题的严重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计划体制国家也逐步认识到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在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与企业和市场没有密切的关系。出现了一方面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无所顾忌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是政府千方百计地治理生态环境,其结果是政府防不胜防、治不胜治、越治理包袱越沉重,最终形成了污染与破坏日趋严重的局面。[14]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其生态环境问题越发突出和尖锐。加之在一些政策的影响下,政府长期以来运用计划经济模式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行管理,致使生态环境的无价化和非商品化,造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低效,使得一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不能得到切实实施。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长期以来实行的生态资源非市场管理的弊端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地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境资源的无价化造成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极大浪费

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的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观念。[15]在这种资源无价的观念及理论、政策的误导下,以及由于经济活动的分散性、各经济主体在利益上的独立性,出于损益考虑,导致了对资源的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以至造成资源的极大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严重阻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环境资源的非市场管理造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低效

由于生态环境资源的无价化和非商品化,导致利用者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虽然国家为了制止这种现象,制定了一些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但仍然是在生态环境资源无价化和非商品化的基础上制定的,存在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而且由于这种非市场化的管理,造成许多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如西部的某些地区本来就不适宜大面积造林,而当地政府为了当地和本部门的利益,为了争取国家资金,为了“政绩”工程致自然规律于不顾,硬是要“知难而上”,广泛种植乔木林,造成年年造林不见林的被动局面。面对这种情况,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就特别强调了生态环境建设,强调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资源真正由无价资源变为有价和能交易的商品,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即实行生态环境资源的商品化及市场化运作管理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根本出路。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要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走生态环境资源商品化及市场化运作管理之路,否则不能奏效。

基于上述情况,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应当改变原来的计划经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建立完善的生态资源市场化制度。(www.xing528.com)

(二)制度性思考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资源环境危机,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政府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立并完善生态资源市场化制度。

1.树立生态环境资源有价化理念

生态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是一种资产、财富,它的增加或损失是社会资本或资产的增加或损耗。为实现合理有效地利用生态资源,就不能再放任资源无价这种思想在社会的滋生,并且要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建立资源有价的价值观念。定量确定其价值量,就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资源有价的货币化评价体系,通过国民财富、经济产值、投入产出三种渠道进行核算,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准确反映生态环境资源的消长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为指导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根据生态环境资源市场需求,进行市场交易,将其商品化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加之现行的市场经济不完善,形成了对生态环境资源的无偿调拨、无偿使用,使得我国生态环境资源市场没有真正形成市场需求,适销对路产品很少,难以交易,难以商品化。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当前急需生态环境有价化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生态环境资源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生态环境产品,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购买力,刺激消费,实现商品化。这项工作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对生态环境资源消费需求大,购买力较强的城市、工矿、交通电力、高新开发区、旅游景点等部门和地区进行试验示范,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3.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要按市场化运作机制进行管理

任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都可以将其看作大小不同的项目,看作大小不同的商品,在生产项目商品之前,要考虑市场需求和效益,进行生态环境资源货币化的投入产出分析,确定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规划时要详尽分析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制订生态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计划。具体的规划步骤应是分析市场需求,确定产品,确定加工,确定销售渠道,最后因地制宜生产。市场化运作的关键是实现生态环境商品的需求方、供给方的交易。需求方可以是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可以是大中小城市、农村,可以是各行业部门,也可以是企业、公司、个人等,可以将它们看作是生态环境商品消费的不同客户;供给方可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的国有、集体、个体和私营的生态环境资源生产者和加工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