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生态环境现状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立法研究成果

甘肃省生态环境现状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立法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甘肃省环境保护厅调查显示,目前甘肃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六)生态灾害频发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自然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复杂,使得泥石流、滑坡、洪涝、冰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全省的生态灾害区多达14个市区,且危害范围广、程度大。

甘肃省生态环境现状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立法研究成果

甘肃省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两屏三带”全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地处黄河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沙治沙重要区域,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对于阻止沙尘暴、涵养黄河水源、根除长江水患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因此甘肃省在经济带乃至全国的生态保护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地位(见表3-1)。

表3-1 甘肃基本生态省情(2012年)

甘肃省位于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处,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此自然因素影响大、干旱范围广、水资源缺乏、植被少而不均、环境承载力弱、修复能力低是甘肃生态的基本特征。根据甘肃省环境保护厅调查显示,目前甘肃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森林资源匮乏

甘肃省属于少林省份,全省森林面积仅为507.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1.28%,全省活立木总蓄积24054.8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21453.97万立方米。全省森林面积在全国是18位,林地面积在全国是12位,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是27位,全省森林平均蓄积量为86.79立方米/公顷,人工林仅为35.93立方米/公顷,低于全国89.79立方米/公顷的平均水平和世界128.3立方米/公顷的平均水平,且森林分布不均,全省主要森林分布在白龙江、洮河、祁连山、小陇山以及子午岭地区,占全省森林面积的70%以上。甘肃省林木质量不高,林分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中幼林比例比较高。

(二)草场退化严重

甘肃省的草场主要在甘南高原、祁连山地、西秦岭、马山、崛山等地区。由于对草场的过度开发利用,中度以上明显退化的草原面积在50%左右,且全省9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退化,面积达到了1468万公顷,鼠虫侵害面积达到了573万公顷。全省草原生态“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草地沙化、盐碱化现象依然严重。(www.xing528.com)

(三)土地沙化、荒漠化现象突出

甘肃省土地沙化、荒漠化面积达到11.92万平方公里,是省域面积的28%,中度以上沙化面积超过95%,位全国第5位。河西走廊地区是全省土地沙化、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占全省沙化面积的98%,风沙线长达1600公里,主要风沙口有846处,河西地区有4370公里的灌渠受到风沙威胁,其中将近有256公里的灌渠经常被风沙掩埋。全省8个市州、24个县区有将近125.73万公顷耕地、454.74万公顷草地、417.92万公顷林地受到荒漠化和沙化威胁。

(四)湿地功能退化

由于对湿地的过度开垦、水电开发、泥沙淤积以及环境污染,使得甘肃省的大部分湿地面积缩减,湿地景观丧失、生物多样性衰退、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甘南高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每年向黄河补水65.9亿立方米,但由于甘南湿地面积缩减,水源涵养和调蓄功能已经下降。河西走廊地区湿地面积锐减,部分已经干涸。

(五)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

据调查显示,甘肃省水土流失面积28.13万平方公里。甘肃的陇东陇中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上,是甘肃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该区黄土高原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黄土高原总面积(64.87万平方公里)的16.9%,每年从这里流入黄河的泥沙达到了4.92亿吨,占黄河年均输沙量的30.8%。特别是泾河上游1万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地区水土流失强度更大。因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道达5万多条。

(六)生态灾害频发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自然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复杂,使得泥石流滑坡、洪涝、冰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全省的生态灾害区多达14个市区,且危害范围广、程度大。长江流域就有1.2万处滑坡体和6千多条泥石流沟道,直接威胁400多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