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立法问题研究成果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立法问题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生态环境的特点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大多是高山、高寒地区、山间盆地、坝区、草原、沙漠戈壁地区地形。(二)生态环境承载力与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间的矛盾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一个侧面,而且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关系,两者荣则共荣、枯则共枯。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立法问题研究成果

(一)生态环境承载力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环境及其所孕育的自然资源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使经济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

承载力概念引入生态学后发生了演化与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资源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承载力概念和相应的承载力理论。生态承载力是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的供应与容纳能力及其可维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14]对于某一区域,生态承载力强调的是系统的承载功能,而突出的是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其内容包括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所以,某一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概念,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某一特定的生态系统,在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的条件下,可持续承载的人口数量、经济强度及社会总量的能力。

环境污染蔓延全球、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科学家提出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它反映了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环境科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就生态环境的特点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大多是高山、高寒地区、山间盆地、坝区、草原沙漠戈壁地区地形。土地瘠薄、有机物含量较低,植被稀疏,岩石裸露,降水量少,气候多样,以寒冷、干燥为主,不利于农牧业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平衡极易失调。[15]

生态环境的承受力,是指可以承担人们追求经济发展给社会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即生态环境允许人们以当今生产力发展所能达到的方式和速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经济。苏联巴库油田的由盛而衰就是一例,事实上也证明这种开发方式贻害无穷,我国的经济带的镍、铅、铜等原材料产品工业以及一度繁荣的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和资源政策的变化而日趋衰落,都处于痛苦的转型期。这种资源依托型开发,不仅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毁灭性的影响。(www.xing528.com)

(二)生态环境承载力与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间的矛盾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一个侧面,而且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关系,两者荣则共荣、枯则共枯。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这是因为生态环境养育了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目前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发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但经济带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之间却存在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如耕地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与农业生产发展的矛盾,经济活动空间扩大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生产技术落后造成资源利用率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超载的矛盾等。

我国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西部地区处于这个阶段的更低层次,社会生产力发展低下,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政府目前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在各民族传统观点“宁缺粮勿缺丁”“有丁有粮”的影响下,致使人口大量增加。面对贫穷和落后,政府只能不惜一切代价来发展经济,提高人均GDP。但是经济的发展要以环境的承载力为前提,我们不能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来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虽然到最后经济是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环境一旦被破坏,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而且环境的事后恢复成本要比破坏的成本以及所带来的经济利润要高得多。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种种矛盾,其关节点实际上就是“生存与建设”矛盾。人类首先要实现自己的生存权,只有解决了衣、食、住、行,才可能考虑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目前我们在没有根本解决丝绸之路经济带温饱问题的情况下,要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举步维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