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档案袋评价法
近些年,电子档案袋的使用极大推进了教育评价改革的进程。教育评价实现了从最初的“量表测验”向集多元要素为一体的“档案袋”转变。
档案袋评价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原创目的是收集学生某一学科学习过程的作品、思考、反省等描述性的纸质内容,以此来看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仅倡导在部分学科中使用成长记录袋来促进学生的发展[30]。电子档案袋评价是“依托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而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真实性评价,关注评价发展性、反思性功能的一种有效的质性评价方式。”[31]巴莱特将电子档案袋概括为“电子档案袋应用电子技术,允许档案袋开发者以多种媒体形式收集、组织档案袋内容。[32]”
(二)理论基础
电子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法,有其相应的理论构架,主要涉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等。(www.xing528.com)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33]。建构性学习有六条核心特征: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和反思性[34]。建构主义教学强调教学评价应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个体知识的主动建构与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自我评估、他人评估等动态的、持续的、多元的学业评价机制[35]。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1985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oward Gardener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Gardner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Gardner把这八种智能分别确定为: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36]。Gardner认为,多元智能理隐含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即差异性。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强项和弱项之分,各具特点。而这些智能上的差异性往往成为影响学习速度、方法和效果的重要因素[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