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常规课教学设计—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常规课教学设计—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2:写摇枣的是第七自然段。对于这个问题咱们课前也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小朋友都觉得刺猬收枣的内容最能体现它偷枣本事的高明,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部分的内容吧!其实啊,刺猬收枣的这一系列动作是很有顺序的,请你再仔细地读读课文,想清楚刺猬收枣的顺序,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上台来排一排。

小学语文常规课教学设计—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

执教者: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实验学校 杜珊珊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整理、联系旧知等方式会认“枣”“馋”等生字,通过同部件辨析等方式学写“刺”“枣”等生字。

2.通过提炼关键词、归纳整理的方式了解刺猾偷枣的过程,初知文章大意;通过圈画动词、排序、情景演示的方式了解刺猾收枣的顺序并能简单复述;通过抓关键词体会刺猾的高明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生动,激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指导书写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带刺的朋友》,一起读课题。

生:带刺的朋友。

师:带刺的朋友是谁呢?

生:刺猬

师: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一只小刺猬来到了这棵枣树下,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赶紧把书翻到第94页,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刺猬的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

2.查读生字,串联文本。

师:小朋友们刚刚读得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也难不倒大家,谁来做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生读第一行词语:新月斜挂、朦胧、斑斑驳驳)

师:是的,就是在这样一个朦胧的月夜,故事发生了。(板画:月亮)(生读第二行词语:缓慢、诡秘、逐个归拢、打个滚儿、扎在背上)

师:“逐”这个字比较难读,请你们再读一次。“扎”是一个多音字,表示用针刺的时候读翘舌音“zhā”,比如课文中的这个短语“扎在背上”;表示用绳子捆的时候读平舌音“zā”,比如我们学过的“扎风筝”。你发现了吗,这些词是写谁的?

生:刺猬。

师:我们的小主人公刺猬出现啦!

(生读第三行词语:哗哗作响、噼里啪啦、噗的一声)

师:这些词语都是——拟声词,这些神秘的声音大概是刺猬发出的吧!

(生读第四行词语:监视、猜测、惊讶、恍然大悟、钦佩)

师:这些词是写谁的呢?

生:这些词是写文中的“我”。

师:这天晚上发生的一切都被文中的“我”看在眼里。

3.初知文本,指导书写。

师:那么课文讲了刺猬的什么事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刺猬偷枣的事。

师:是的,课文讲的就是——刺猬偷枣的事,这“刺猬偷枣”四个字啊跑到了大屏幕上,其中有三个是我们要学写的生字,请你仔细观察“刺”“枣”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朿”。

师:它在不同的结构里是有变化的,你发现了吗?

生:“刺”里为了谦让右边的部件中的捺变成了点。

生:“枣”里为了给下面的两点留位置,竖变短;为了让撇捺尽情舒展,横折钩变横折。

师:还有“偷”这个字,笔画比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小短横不能忘!小朋友们都观察得很仔细,看得仔细也得写得认真,现在请大家拿出学习单,认真写一写这几个生字。(生学写生字)

师点评:咱们一起看看这个小朋友写的字,咱们刚刚提醒的几点他都做到了吗?

二、初读感知,梳理文段

师:咱们一起再读读这个词语——刺猬偷枣。是呀,小朋友们都知道偷东西是很不好的行为,小偷人人憎恨,那么刺猬偷枣这件事在作者心中也是这样的吗?请你赶紧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师: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作者对刺猬偷枣这件事是持什么态度啊?

生:作者很钦佩刺猬。

师:是呀,作者是打心眼儿里佩服刺猬,佩服它什么?

生:佩服它聪明。

师:是啊,作者叫它“聪明的小东西”,你来试着读好这句话。

生:佩服它高明。

师:请你读出它的钦佩。看来作者非但不讨厌刺猬,还很钦佩它,觉得它偷枣的本事很高明。那么,刺猬究竟是怎么偷枣的呢?预习的时候咱们做过一个多选题的调查,一起来看看调查结果吧!(出示调查结果)

师:我们发现大家的答案都集中在前面这四件事上,分别是——“往树上爬”“用力摇树”“把红枣收起来”“掉下树”。

师:但是也有些同学选择了“追到水沟眼儿”,我们一起去看看这部分课文。(www.xing528.com)

师:现在你知道了吗,“追到水沟眼儿”是刺猬做的事吗?

生:不是,是文中的“我”做的事。

师:还有几个同学选了“挂满红枣”,谁来说服他们?

生:挂满红枣是环境描写,不是刺猬做的事。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刺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来偷枣的,它先是诡秘地——爬上树(板贴),接着用力——摇树,把树上的枣子都摇了下来,然后——下了树,最后——收了满满一身枣,急火火地跑了。

师:那么课文到底哪一部分是写爬树,哪一部分是写摇枣、下树、收枣的呢?请你快速到课文中找一找对应的自然段。

生1:写爬树部分的是第二至六自然段。

生2:写摇枣的是第七自然段。

生3:写下树的是第八、九自然段。

生4:写收枣的是第十自然段。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刺猬是怎样一步一步偷枣的?老师请四个小朋友分别来读这四个步骤的内容。(请四个学生分别读四部分的内容)

师:听了这四个步骤的内容,你觉得哪个步骤最能体现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呢?对于这个问题咱们课前也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小朋友都觉得刺猬收枣的内容最能体现它偷枣本事的高明,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部分的内容吧!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体会语言的生动

1.圈动词,梳理第十自然段内容。

师:请你自己认真读第十自然段,边读边圈出表示刺猬动作的词。(学生交流动词,随机板贴)

生:活动、爬来爬去、逐个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驮着、跑

师:咱们一起读读这些表示刺猬收枣动作的词吧。

师:“逐个归拢”是什么意思?你瞧,这是散落在地上的红枣,这是刺猬,刺猬是怎么把红枣逐个归拢的呢,谁来演示?(生上台演示)

师:原来“逐个归拢”就是刺猬把红枣一个一个收集在一起,一个也不落下。其实啊,刺猬收枣的这一系列动作是很有顺序的,请你再仔细地读读课文,想清楚刺猬收枣的顺序,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上台来排一排。(生上台排动作)

师:老师还要考考你,你能用上这些动词连起来说说刺猬收枣的经过吗?

生:刺猬先活动起来,然后爬来爬去,逐个归拢红枣,接着就地打了一个滚儿,把红枣全都扎在自己的背上,最后驮着满背的红枣跑了。

师:学着这个同学的样子,把这个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吧!

2.抓关键词,感受高明。

师:小刺猬用简单的几个动作就收了满满一身枣,难怪作者在心里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板书:高明)

师:那么,刺猬收枣的过程哪里最能让你感受到它的高明呢?请小朋友们再仔细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把重要的信息圈画出来,再把你的感受说给同桌听一听。

(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交流高明之处:

①“匆匆地爬来爬去”:用最快的速度归拢红枣。

②“逐个归拢”:方法得当,把散落的红枣放成一堆,方便它一下子把红枣全部扎在身上。

③“打了一个滚儿”:动作敏捷,一下子就可以把红枣全部扎在背上。

师:难怪作者在心中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刚才几个小朋友抓住了几个重要的信息读出了刺猬收枣的高明,谁还能像他们一样抓住重要信息说说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受到刺猬的高明?

(2)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扎”:体会它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做事,很高明。

师:刺猬想到自己的腿又短又小,如果把红枣一颗一颗搬运的话会怎么样?它眼珠骨碌一转,自己的背上长满了刺……

师:刺猬不仅考虑得很周到,还会利用自己的长处把红枣一个不落地收走,真高明啊!怪不得作者在心中暗暗钦佩,一起读——“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3)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①“急火火”:体会小刺猬当时急着回家,生怕被别人发现。

②“墙角的水沟眼儿”:最不起眼的地方(提前想好了路线)。

师:刺猬在这么短的时间收了这满满一身红枣,既高兴又急着逃跑,谁来读?(指生读)

师:你瞧,刺猬收枣的这一系列动作是那么干脆、利落、有条理,难怪——“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体现它的高明!(配乐齐读)

四、全文小结,摘录“高明”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聪明伶俐的刺猬偷枣的全过程,它收枣的一系列动作最能体现它偷枣本事的高明,让我们由衷钦佩。其实,它爬树、摇枣、下树的内容也能看出它的高明,咱们留着下节课再来学习!

师:下课以后请大家把第十自然段中体现刺猬高明的句子摘录到自己的学习单上,下课。

教学点评

《带刺的朋友》是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特别是作者把刺猾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猾的聪明、机灵。杜老师在关注教材编排的基础上,抓住了文本的特点以及中段教学的要点,制定了以生字分类认读、逐步复述、抓关键词体会刺猾偷枣之“高明”的三个教学目标。

在导入环节,杜老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带着期待走进课文,然后通过词语归类认读对学生的初读情况进行了检测。在课文内容梳理环节,杜老师又从学情入手,以课文中心句为突破点,通过课前调查的方式积极指导学生抓住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并梳理出刺猾偷枣的四个步骤,最后让学生看板书复述,逐步指导。在品读关键段落的环节,杜老师通过圈画动词、排序、串讲等形式层层推进,在理解“逐个归拢”等关键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词读句,感受刺猾偷枣之“高明”,课文语言之“生动”,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积累达成了教学的三个目标以及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