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常规课和精品课教学设计--海滨小城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常规课和精品课教学设计--海滨小城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过程一、听写词句,复习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滨小城》,一起读课题——生:海滨小城。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常规课和精品课教学设计--海滨小城

执教者:宁波市海曙第二外国语学校 赵海燕

教学目标

1.会写“遍地”“灰色”等词语,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语言特点,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特点写具体的写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句,复习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滨小城》,一起读课题——

生:海滨小城。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听写。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单,先听写词语,每个词语报一遍。(听写词语:遍地、灰色)

师:听写句子,报两遍,第一遍不动笔仔细听,第二遍,请你把听到的句子正确地写下来。(听写句子:渔船上满载着鱼和虾)

师:词语都写正确得一颗星;句子写正确得一颗星;书写工整,再加一颗星。请你评价自己的学习单,并把错误改正。(生自主评价学习单)

二、整体回顾,找出每段关键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了解了海滨小城的大海和沙滩,还知道课文是围绕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其实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也是各自围绕一句话写的,你能找出来吗?赶紧读一读,画一画。(生自主读文,画句子)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第四自然段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第五自然段呢?第六自然段呢?

生:都是围绕每段的第一句话来写的。

三、教读第四自然段,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师:本单元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课件出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借助这些关键语句,你能知道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意思吗?

生: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庭院里树很多,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公园更美,第六自然段写的是街道也美。

师:同学们,同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庭院里树很多、公园更美、街道也美)

生:同意。

师:我们不仅要读懂每段写什么,还要读懂它是怎么写具体的。现在让我们走进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围绕“庭院里树很多”写了哪些景物,读一读,圈一圈。(学生自主读段、圈画)

师:谁来交流?

生:这段围绕树多主要写了桉树、凤凰树。(师边板书边引导交流)

师:这些景物描写,你最喜欢哪一处呢?赶紧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自主体会语言、圈画)

师:谁来交流?

生:我喜欢凤凰树的描写,我觉得“热闹”这个词用得好,写出了凤凰树花开得很旺!

师:你见过哪些热闹的地方(场景)?

生:菜场、节日的商场。

师:这些地方热闹是因为——

生:人多。

师:那花开得热闹,指的是——

生1:花开得多。

生2:花开得旺。

师:这一句还有哪里也写出了花的多?

生:“笼罩”“一片片红云”。

师(出示图片):瞧,凤凰花开了。这样一片凤凰花是“笼罩”吗?

生:不是。

师:那“笼罩”是怎样的景象呢?

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师(出示图片):看,这样一片,一片,又一片,一片片凤凰树开了花——

生(接读):开得那么热闹。

师:小城好像——

生(接读):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师:你们现在发现了吗?写凤凰花多其实是在写——

生:树多。

师:现在谁能读好这句话?(指生朗读)

师:你还欣赏哪一处?

生:我喜欢写桉树的句子,我觉得“满街满院”这个词用得特别好。

师:现在你们就是海滨小城的孩子了,城东的孩子们在这满街满院的香味里,你想说什么?

生:香味好浓啊,我走到哪里都像浸在这香味里。

师:城西的孩子们在这满街满院的香味里,你想说什么?

生: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太迷人了,我都陶醉在其中了。

师:这满街满院的香味是一棵桉树的叶子散发出来的吗?

生:不是。

师: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

生:满街满院的桉树。

师:现在谁能读好这句话?(指生朗读)

师:还有喜欢的句子吗?看,赵老师特别喜欢这一处,知道为什么吗?(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二句)

生:这句中的“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写出了这里的树木很多。

师:列举这么多树正是为了说明树的——

生:种类多。

师:刚才两种树是写树的数量多,而这句则是写树的——种类多。现在谁能读好这句话?(指生朗读)

师:这么多的树木,作者为什么详写这两种呢?同桌讨论一下,想想理由。

生1:因为这两种树木最多。(www.xing528.com)

生2:因为这两种树木很美。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分组读)我读第一句,那第一组?

生:读第二句。

师:第二组?

生:读第三句。

师:第三组、第四组……

生:合读第四句。(师生合作读文)

(读第五自然段,尝试运用“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通过找景物、品特点、围绕关键句读懂了这一段。现在就请你们用同样的方法读懂第五自然段吧。你可以——圈圈景物,画画特点。(学生自主读文,圈画)

师:发现了吗?作者写的景物是——

生:榕树、石凳。(师板书)

师:榕树的特点是——

生:许许多多、绿绒大伞、密不透风。(师板书)

师:那石凳的特点是——

生:坐满了人。(师板书)

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处景物,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读出它的特点来?练一练。(指生朗读)

师:他把特点读出来了吗?

生:读出来了,我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榕树很大、很密、很多。

师:来,一起读好这一句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公园更美,写榕树我们能理解,是因为它——

生:很美、很绿。

师:可是为什么要写石凳呢?赶紧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的猜想。

生1:因为有了石凳,就有了很多人,就有了欢声笑语。

生2:因为石凳可以让人们休息,有了人们,公园就有活力了。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我们也合作着读读这一自然段。我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三句,男生读第四句。(师生合作读)

四、自读第六自然段,尝试运用“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样的方法,现在就请你围绕关键句,用“圈景物”“画特点”的方法自己来读懂第六自然段,完成老师的思维导图。

出示:

(学生自主学习第六自然段,完成思维导图,教师巡视)

师:这是×同学画的思维导图,请你介绍。

生:我是这么画的:这一段围绕“小城的街道也美”写了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街道用细沙铺成,所以踩上去很好听,我写了“细沙铺成”“咯吱咯吱”。第二方面是街道打扫得很干净,没有落叶,我写了“干净”“落叶”。

师:这是×同学画的思维导图,你也介绍一下。

生:我觉得这一段是围绕“小城的街道也美”,写了街道踩上去很好听和打扫得很干净,所以我写了这两点。

师:他们都发现了这段只写了一个景物,就是——街道。下面两句话分别写出了街道的两个不同的特点,你更欣赏谁的概括?

生1:我喜欢第一位同学的思维导图,我觉得更完整。

生2:我更欣赏第一位同学的思维导图,概括得很好。

师:让我们捧起书来读读吧,第二句,一起读,特点是——

生:细沙铺成。

师:第三句,一起读,特点是——

生:十分干净。

师:这一段我请同桌合作读,你们会怎么读呢?赶紧试试吧。(同桌自主合作练读)

师:哪一组同桌来展示?(同桌展示读)

师:谁来评价?

生1:他们的分工很好,一个读关键句,一个读具体描写街道的句子。

生2:他们读出了街道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试着“围绕一个意思”选择材料

师:其实,海滨小城美的地方肯定不止这些,瞧,还有呢,这是——(课件出示图片:学校)如果请你写个关键句,你会写——

生1:学校真美啊!

生2:学校的风景更迷人。

师: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学校的——

生:操场。

师:这是学校的——

生:围墙、教室。

师:如果让你选择描写学校的景物,你会选什么?为什么?

生1:我会选围墙,因为围墙用五彩的贝壳做点缀,很美。

生2:我会选教学楼,教学楼外墙五颜六色的。

生3:我会选操场,这里的操场靠着大海,太美啦!

师:下课后大家可以学习课文的段落画画思维导图,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写一写。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点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本课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重渗透学法指导,并紧紧围绕本单元语文学习目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展开教学。

一、精选教学内容,精排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课堂教学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这堂课的主要目标是: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语言特点,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特点写具体的写法。这样的教学目标既符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发展的特点,又植根于文本立志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同时,教师根据课文特点,有机选择对学生最有学习价值的段落作为教学内容。《海滨小城》这篇课文中,第一、二、三自然段关键句不明晰,第四、五、六自然段则非常明确。根据本单元学习目标,教师精选了第四、五、六自然段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先通过整体回顾,找出每段关键句,再运用圈画重点词、构建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样的教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活动安排有序有效。

二、设置学习梯度,引导自主学习

本课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学生的思维图示化,更易读懂段落。并采用了“从教到扶到放”的教学梯度,逐步放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方法、运用方法。最后,让学生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并借助思维导图对其他同学的学习进行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读懂了段落,更习得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找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和词语,再有感情地朗读,不仅要读懂每段写什么,还要读懂它是怎么写具体的。通过以读代讲,比较自己读、男女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用“读”的方式感悟海滨小城庭院、公园、街道的不同特点。教学中,学生自主空间大,张扬了阅读个性,提升了自主阅读能力。

三、读写深层结合,有效指导习作

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展开,不仅读懂每段写什么,还读懂了它是怎么写具体的。这样的阅读教学,逐步渗透了本单元的习作主题: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特点写具体的写法。

最后,教师还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联系生活,出示海滨小城其他美的地方——学校的图片,让学生学习课内的段落写一个关键句,写出学校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各处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关键句,选择通过哪些方面把学校的特点写具体。这种活学活用的学习方式,既将语文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又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为习作教学提供方法和素材,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师在课堂里紧紧围绕单元学习目标,将读与写深层结合,真正达到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一体,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为主”的理念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