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而后变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从一个愿望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通过一粒种子的经历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课文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文中四次出现“那一定会很好“,凸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也使结构更加清晰。
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能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体会大树无私奉献的品格。
3.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设置疑问:看到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谁一定会很好?为什么会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通过自读,解决读课题时提出的疑问。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3.学生交流读课题时提出的疑问。初步了解课文的情节。
三、精读课文,了解种子的生命历程(www.xing528.com)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2.思考用怎样的语气读好种子的愿望。(学生交流,随机点名读好句子,再全班齐读)
3.默读课文,把为何会产生这些愿望的原因画出来。
(1)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2)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
(3)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4)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
4.默读课文,它的愿望实现了吗?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交流)
5.想一想,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板书: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四、精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态度
1.师小结: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变成一棵大树,它为了服务别人,牺牲的却是自己。你想对这样的大树说什么?(学生交流)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大树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方便,带来欢乐。
2.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鲁迅
一个只顾自己的人不足以成大器。——罗斯金
五、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