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我想和大家谈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我最近去了一趟三峡。
生:啊!(惊讶)
师:不相信啊!好像天天和你们在一起,也没有去成。但事实上到一个地方不一定非要亲身去的。我是从网上去的,你们也应该去了,是不是啊?
生:是!(恍然大悟)
师:要大家回家找一些关于三峡的资料,大家都拿出来交流交流。
(学生举手踊跃,似都有备而来,课堂气氛活跃。)
生:我找到一份关于课文、作者及《水经注》的资料。
生:介绍三峡中的三个峡的资料。
师:请你顺着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说说看是哪三峡。
生:我找到的是正在建造中的三峡大坝的资料
生:我找到的是一些自古到今写三峡的诗。
师:其中有一些著名的,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让我们一起来背一下。
(学生大声背诵诗歌)
师:很好,大家都查到了关于三峡的各种资料,我们来评价一下谁找的资料更好一些呢?(学生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或认为新颖的,或认为丰富的,或进行补充的……)
师:刚才大家找的资料真是丰富啊。其实,我们说的书本、电视、电脑,还有大家手上拿的这些材料以及大家的发言都是获得信息的各种渠道,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要了解它的相关情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先查查资料,这个就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
刚才大家通过交流初步了解了三峡,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领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的风采。
(学生自由朗读,相互交流,自己正音。)
师: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大家看看他的字音读得准不准。
(一生朗读,交流评价,明确读音,全班齐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注意朗读的节奏——读顺课文,哪位同学来试试?
按照课文的自然分段,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老师直接在power point上用“/”划出文章的节奏,交流评价,明确重点、难点。全班再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顺节奏。)
师:大家刚才读得又准又顺,现在老师对大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同学们参照注释,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那么几处自己处理一下,试着读出感情,读出文章的意韵来。
(学生们的声音由小变大,慢慢就放开来读了,不少同学跃跃欲试,有选一句读的,有选整段读的。)
生:“夏水”应读得快一些,声音大一些,读得要有气势。
生:“春冬之时”应处理得非常轻松、平缓。
生:“林寒涧肃”的部分应读得慢一些,声音低一些,读得哀伤一些。
(学生们反复朗读,读语段,读全文,个人读,全班齐读,合作探究,交流评价,仔细品味,体会文中的情境,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如果胸怀更放开些,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品味品味课文的内容,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生:山水。
(此时学生们对课文已经相当熟悉了,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师:对极了,满篇都是山和水。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三峡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山,三峡的水到底是怎样的水。请同学们把课文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加在山、水前面做修饰语,我们来分一下工,男孩子应该像山一般伟岸,就准备山的部分;女孩子应该像水一般灵动,就准备水的部分。
(学生们觉得很有趣,踊跃参与。轻松地交流之后,大家进一步熟悉了课文,进一步掌握了本文复杂的文言语汇。)
师: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何特点?
(经过之前的铺垫,这个问题地解决可谓是水到渠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很快便形成了共识: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富于变化,姿态万千。)
师: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那么由山和水构成的“山水三峡”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呢?我们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呢?(www.xing528.com)
生:美。(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
师:讲得好!山水三峡的确很美,这其中又有哪几种不同的美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来谈谈你眼中的三峡是怎样一种美。
(同学们有说奇美的,有说壮美的,有说秀美、静美的,居然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凄美,很了不起。大家的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眼色,都似有所悟的样子。)
师:老师想把你们刚才说的编成一句语,带点古诗文的味道,大家看看老师编得如何。(板书)山水三峡美兮,奇壮秀静凄绝。
(也许大家觉得这句话还不错,都忙着记下来,不少孩子还点头点脑,口中念念有词,似在咀嚼揣摩。)
师:山水三峡美兮,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生:三峡大坝工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答道。)
师: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们对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查找的资料非常丰富。)
师:大家讲得很好,下面请大家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想一想到了2009年,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的山水风光会有哪些变化?文中的哪些景观还在?哪些景观将不复存在?还会增加哪些新的景观?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讨论气氛非常活跃。)
生:大坝建成以后,在一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一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生: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生: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生: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说法,大坝蓄水可以增加三峡对下游清污、排污的能力,使三峡的水更加清澈,美景依旧。
生: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生:大坝建成之后,水被拦起来,就不能打鱼了,“渔者歌曰”的景象就看不到了。
生:我不同意刚才同学的看法。大坝控制水的流量,流域之内风平浪静,水量丰盈,有利于渔业的发展,打鱼的人应该更多,打到的鱼也应该更多。
师:那渔者就要改唱“巴东三峡巫峡长,打鱼归来喜洋洋”了。
生:我认为三峡的渔民即使不用打鱼了,三峡也应该保留打鱼的景观,这样即可以保留三峡的原貌,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师:讲得非常好,对历史遗迹的保留确实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三峡大坝的建造是人类对自然的伟大改造,它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最伟大、最令人感动的一处景观。
师: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学生们各有各的想法,有喜欢新三峡的,有喜欢旧三峡的,有两者都喜欢的。)
师: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一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年的风采,留下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
(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师:刚才我们一直在文字当中神游三峡,现在我们来看一段三峡的风光片,我请同学们看两遍,第一遍注意观察,看哪些写的是原文中的景物,试着背一背,第二遍,你们可以叫我停,我们把相应的文字大声背出来。
(风光片是经过剪辑的,再加配上音乐,很贴合课文的内容和情境,给学生很形象、很直观的印象,片子第一遍还没有放完,学生们已经一条声地喊“停停停”,一句句,一段段地开始大声背书了。)
师:风光片和课文描述的都是三峡,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比较,同学们更喜欢哪种形式呢?
生:我喜欢图片形式,因为图片比较生动,好看,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生:我更喜欢文字,因为文字更富有想像力。
师:讲得非常好,老师和你的看法一样,文字给人更广阔的想像的空间,想像到一些画面上看不到的内容。下面我和同学们把这篇课文完整地背一遍,不熟悉的地方可以看书,我们一起来再次品味文字之美,三峡之美。
(绝大多数同学背得相当流畅,我跟在其中断断续续地背着,背得不如他们好,但我心里很高兴,因为这样的课文当堂背下来是有相当难度的,为此我想了许多办法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现在看来,目标达到了。)
师:背得非常好。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神游三峡,有机会我们真应该去游一游真正的三峡,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那我们就相约2009年三峡大坝建成之日。下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