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靖康之难以及北宋王朝的土崩瓦解,汝窑与它的烧瓷技艺,自此消失在世人的视线中。1959年,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先生通过实地调查,最早发现宝丰清凉寺瓷窑遗址,并在同年发表的《汝窑的我见》中,对清凉寺出产的青瓷进行了较高的评价。其后,考古专家和古陶瓷研究人员虽然有过不少努力,但汝窑却迟迟不肯现身。
直到1986年,宝丰县清凉寺附近的一个红薯窖坍塌,露出一个完整的瓷洗。未几,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从事陶瓷研究工作的王留现耳中。王先生到现场一看,发现那件瓷洗竟然散发着雾光效应,直觉告诉他,此物必非凡品。于是,他借了600元钱,果决地买下了这件瓷洗。同年,王先生身携瓷洗前往西安参加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会上,他遇见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先生。不久,上海博物馆派专员到清凉寺考察。再后来,王先生接到一封来自上海的邮件,信上说,希望他将这件瓷器送往上海博物馆,并对其作进一步鉴别。随后,王先生千里迢迢赶往上海,后经专家鉴定,这件瓷洗确系汝瓷作品!
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清凉寺一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古工作,却一无所获。就在即将结束考古计划时,赵青云先生在一个民汝窑遗址旁,意外发现一个相当隐蔽的藏坑。在这个小土坑内,竟留有7件汝瓷,分别为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青釉小口细颈瓶、粉青釉莲瓣茶盏托、天青釉外裹足笔洗等,每件都是汝瓷上品。同时出土的还有其他名窑的瓷器佳作,都相当考究工致。如此精美的瓷器,为什么被遗忘在一个小土坑中呢?
据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珍品瓷器被当时的窑工偷偷藏匿后,埋于此坑内。作为行家的工匠既然冒着私藏的风险,自然尽可能择取最佳的器物私留。然而,它们最终还是未能被顺利带出守卫森严的官窑。
虽然这个土坑发掘出7件精致的汝瓷,但它的中心烧造区—官汝窑,仍不见其踪。(www.xing528.com)
直到2000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此布下48个探方继续发掘。此次揭露的约500平方米中,清理出窑炉15座,作坊2座,过滤池、澄泥池各1处,排列有序的陶瓮、大口缸20余个,釉料坑4个,灰坑22个,水井1眼,还有一批汝瓷和不少窑具。根据进一步勘测,埋藏在清凉寺村地下的官汝窑面积约4800平方米。此外,包裹在官汝窑周围的民汝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14]至此,神秘的千年官汝窑窑址终于大白于天下,前后经历整整半个多世纪。
汝窑洗
上海博物馆藏
作者自摄
“民汝”与“官汝”的差异究竟在于哪里呢?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且并无定论。《汝窑的发现》一书在论及“民汝”与“官汝”的关系时提及:“民汝窑是指一种在工艺上类似汝官,而胎、釉制作较粗的青瓷器。”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文物》上发表的《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调查与试掘》一文中,却将属于耀州窑体系的印花青瓷归为“民用汝瓷”。然而,“宝丰清凉寺遗址就是官汝窑的所在地”这一观点却是学界的共识。李辉柄先生在《宋代官窑瓷器》中明确指出:“唯有与文献所载的‘汝州青瓷’相符的清凉寺产品,才是汝瓷的真正代表。”[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