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钟情于菊花的文人甚众,苏轼便是其中之一。他认为菊花一年四季都可食用,根据时节,可在春天食苗,夏天食叶,秋天食花,冬天食根。与东坡同时代的王安石留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这样的诗句。提起这两句诗,还与东坡先生有一桩趣事呢!
相传,苏轼曾前去探访丞相王安石,恰逢主人外出。于是,他被引至东书房吃茶,穷极无聊之时,发现案头的砚匣下压着一方素笺,取而观之,不禁窃笑荆公江郎才尽。原来,其上书有“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两句诗。苏轼暗想:黃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且最能耐久,即便老至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若说‘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无稽之谈?”他一时兴致渐高,随即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府后,心中记挂着那两句尚未完韵的诗,于是便去了书房。他察觉有人动过自己的诗稿,那纸素笺上留下的笔迹似乎为苏轼所有,一问侍从,得知苏轼果真来过。王安石心下踌躇:“苏轼这个小畜生,虽遭挫折,轻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学疏才浅,敢来讥讪老夫?明日早朝奏他一本,将他削职为民!”又想道:“且住,他不知黄州菊花落瓣,也难怪。”于是,他命人取湖广缺官册籍来看,发现黄州府余官俱在,只缺个团练副使。
次日,荆公早朝密奏天子,说苏轼才力不及,应左迁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心中不服,心中明知当日改诗触怒荆公,却也只得无奈地谢恩。
苏轼到黄州后,某一年重阳将至,该地连日大风。一日,狂风止息,苏轼邀友赏菊。步入菊园一看,只见花瓣凋零,遍地黄花,枝上全无一朵好花。此刻,他才如梦初醒:“原来,‘吹落黄花满地金’并非诳言,荆公左迁小弟到黄州,竟是为了让我看菊花!”
这个故事被明末的冯梦龙写进《警世通言》中,该书是一本短篇白话小说,各位看官大可付之一笑。
菊花禀秋日清肃之气,是一味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的良药。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提及,久服菊花,可轻身延年。
在中国传统的花馔文化中,菊花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菊花就被楚国人当成一种可食用的花卉。至西汉,文献中出现关于重阳日饮菊花酒的记载。《西京杂记》提到,西汉初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汉宫中有“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54]的习俗。到了北宋,菊花酒依旧受人们称道,欧阳修有诗云:
我有一樽酒,念君思共倒。
上浮黄金蕊,送以清歌袅。(www.xing528.com)
为君发朱颜,可以却君老。[55]
除了制作饮品之外,菊花还可用于烹饪。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向后世的食客们介绍了三种食菊之法,分别为:紫英菊、金饼和菊苗煎。[56]
紫英菊即宋人口中的“治蔷”,这种菊花的茎呈紫色,气香、味甘。春天里采摘紫英菊的菊苗或菊叶,洗净入滚水中略焯,之后用油稍加翻炒,再调入姜、盐煮熟即可,此馔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若加入枸杞叶一同烹煮,则更妙。
宋代有一位号为“危异斋”的文人曾说:“梅以白为正,菊以黄为正,过此恐渊明、和靖二公不取。”采摘茎紫、花黄的“正菊”花瓣,倒进调入少许盐的甘草汤中焯过,等粟米饭即将熟透时,将菊花投入与饭同煮,此饭即为宋代的“金饼”,久食可明目延年。[57]
林洪游春时,遇见张将使与元耕轩两人,对方留饮。席上,元耕轩命子芝菊田赋诗,遂作《墨兰》一篇。元耕轩阅后笑逐颜开,酒过数杯后,脑海中蹦出不少奇思妙想,创制菊苗煎:将菊苗入汤中略煮,捞起后裹以调入甘草水的山药粉,再用油煎之,此馔“爽然有楚畹之风”。[58]
甘菊所烹之馔,也在宋人的饮食中占一席之地。甘菊也就是宋人所说的家菊,百姓一般将其作为蔬菜食用。与普通菊花不同,甘菊的叶片呈光洁的淡绿色,口感微甘,咀嚼之际香味俱佳,用于烹调或泡茶,也是上上之选。[59]《太平御览》提到,重阳日这一天,山东一带的百姓以食重阳糕、饮酒、登高为俗,重阳日所饮之酒必以茱萸、甘菊浸泡,且每每烂醉而归。甘菊所煎之茶也俘获了不少文人的味蕾,陆游就有“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这样的诗句。
北宋士大夫王禹偁极爱吃甘菊冷淘面。曾经,经年累月的肥酒厚肉让他颇觉腻烦,亟须更换成清爽的素斋以清肠洁胃。一天,诗人发现篱笆边有几丛郁郁葱葱的甘菊在阳光下摇曳。随后,他撸起袖子大采特采起来,将刚收获的甘菊用清水洗去露痕与春泥,接着就在庖厨中做起了甘菊冷淘。此事虽小,却被王禹偁记录在《甘菊冷淘》一诗中。“杂此青青色,芳香敌兰荪”,兰荪是一种香草,此为诗人对甘菊冷淘的最佳赞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菊花的妙用展现得淋漓尽致:“其苗可疏,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此花从根部至末梢,每一处都有它的价值所在。
中国古代文人对菊花推崇有加,数千年来,历代文人骚客的咏菊诗可谓多如牛毛:前有屈原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又有陶渊明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复有白居易之“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后有曹雪芹之“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60]。菊花,不仅仅只是肃秋中一个坚韧的生命,此花之于国人,早已是一个人格化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