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毒品史专家苏智良介绍,我国并不是罂粟的原产地,在西方广为人知的中国罂粟,实际上是郁金香。此处所谓的罂粟,一般特指具有特殊功能的鸦片罂粟。一百多年前,鸦片曾大肆荼毒我中华大地,致使后世仍心有余悸,谈“鸦”色变。
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实,早在大英帝国将鸦片引入之前,我国就已经有种植罂粟的历史,时间可追溯至唐宋时代。在唐代,罂粟及其制品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我国,此后不久,先民们就开始小规模栽种。据唐代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记载,“(罂粟)囊形如髇头,箭中有细米”,所以,罂粟又名米囊。彼时,它还是一种罕见的植物,故有“万里客愁今日散,马前初见米囊花”[20]的吟诵。
至宋代,罂粟开始广泛种植和应用,此为中国罂粟史上的重要阶段之一。关于“罂粟”之名,南宋梁克家的解释可谓一针见血:“实如小罂,子若细粟。”罂是古代的一种酒器,为大腹小口的造型,用于形容罂粟果实甚是贴切。宋时的罂粟也称罂子粟、莺粟、樱粟、象谷、米囊、御米等。[21]将罂粟子称作“御米”,足见其珍贵,甚至可以推断它是宫廷御膳的食材之一。
唐代青瓷褐彩云纹盖罂
宋代不少士大夫亲自种植罂粟,并赋诗记录全过程:
前年阳亢骄,旱日赤如血。万里随羽书,挥鞭无留辙。
炎毒乘我虚,两岁苦病暍。遇夏火气高,烦蒸不可活。
饱闻食罂粟,能涤胃中热。问邻乞嘉种,欲往愧屑屑。
适蒙故人惠,筠箧裹山叶。堂下开新畦,布艺自区别。
经春甲未坼,边冷伤晚雪。清和气忽动,地面龟兆裂。
含滋竞出土,新绿如短发。常虑蒿莠生,锄薙不敢阙。
时雨近沾足,乘凌争秀发。开花如芙蕖,红白两妍洁。
纷纷金蕊落,稍稍青莲结。玉粒渐满房,露下期采折。(www.xing528.com)
攻疾虽未知,适愿已自悦。呼童问山鼎,芳乳将可设。[22]
前两年,诗人深受酷暑的侵害,以致每一入夏便燥热难耐、苦不堪言。他时常听闻食罂粟可祛除胃中热毒,于是便向邻人求取良种栽种。经冬涉春,引颈企盼着,终于等来春日里的惠风,堂下新开的畦田里竞相冒出一抹抹新绿。诗人喜出望外,时时勤加照看,勤耕不辍。新发的罂粟苗饱经雨露的滋养之后,出落得愈发亭亭玉立,直至“开花如芙蕖,红白两妍洁”。罂粟花妍姿艳质,与莲花一样有红白两色。待花蕊纷纷凋谢后,如青莲蓬一般的罂粟果便悄然孕育出来。踏着晨露,摘下腹部饱满的罂粟果,将它细细研碎后调入醇香四溢的乳汁中,这也是一个绝妙的吃法呢!诗人以为,此物能否疗疾尚未可知,但这个过程其乐无穷。
除“研作牛乳”以外,罂粟还可“烹为佛粥”[23]。“佛粥”即罂粟籽实所煮之粥,也称“僧粥”。令人诧异的是,在宋代,这种食后使人恍惚迷离的东西竟与佛教或僧人渊源颇深。个中原因,值得深究。苏轼谪居惠州时,曾收到罂粟与咸豆等食物,其赠送者就是来自广东南华寺的一位禅师。
罂粟的妙用不仅仅限于烹粥或调制乳品,宋人还将它当成菜肴,以罂粟为食材的罂粟腐与罂乳鱼是宋代两大名馔,深得士大夫青睐。
宋代吴则礼有诗云:“罂粟作腐杏成酪,来问白苏侬饱知。”[24]诗中所吟的正是罂粟腐。罂粟腐的烹制手法极为简便,宋代陈衍的《宝庆本草折衷》对此有相关记载:取成熟罂粟果内的籽实,研细后去滓取汁,加热煮沸后洒入少许食醋。未几,罂粟汁便坚结如乳片,时人谓之罂粟腐。此馔可润肺、开胃、疗渴,但切忌多食,以免伤脾。
烹煮罂乳鱼,醋依旧不可或缺。先将罂粟果中的粟粒洗净,随后置于缸内,用绢囊过滤后入锅煮,待稍稍沸腾,即时洒入少许淡醋以利于凝固,继而再放入囊中压成块状。将小粉皮铺甑上,放入乳块一同蒸熟,再略洒几滴红曲水,稍蒸片刻后取出,切成薄薄的鱼片状,名曰“罂乳鱼”。[25]
此菜的烹制过程中,从头至尾竟未出现鱼的身影,但“罂乳鱼”之名却带给食客以无限遐想。罂乳鱼,洁白温润之中氤氲着罂粟的清芳,看似质朴清雅却萦绕着魅惑撩人的迷雾,品之微带苦涩,却令人飘飘欲仙。
单凭一味罂粟,就可以让你大显神通,摆上一小桌简易的晚餐:佛粥、罂粟腐、罂乳鱼,似乎还缺个蔬菜。别急!神奇的罂粟会为你排忧解难。北宋苏辙夸赞罂粟“苗堪春菜,实比秋谷”,南宋士大夫许纶也有“采苗能胜芹,摘实可当粟”[26]之句。那还等什么?掐下鲜嫩的罂粟苗炒一个清淡的素菜吧!
除却满足口腹之欲以外,古代医书对罂粟的药效也有着连篇累牍的记载。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患过严重的脚气病,以致“步履既艰,刺痛间作,服药不效”。于是,有人便推荐了医家张修之为其诊治,最初以黄芪、罂粟壳等诸味药材煎服,略见成效,之后再用其他药物“穷追猛打”。不久,朱熹竟然痊愈了。[27]
正因为宋人在最大程度上对罂粟的良性功能进行开发,从唐至宋这一历史时期,罂粟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代时期的张翊在《花经》中,将花卉分为九品,罂粟花仅列为“七品三命”。入宋以后,其身份日益尊贵。宋代学者洪适赞其“美艳压群花”,更有甚者奉此花为花王。
谁知,短短数百年之后,罂粟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几乎给国人带来了灭顶之灾。罂粟本无辜,却须由它来承担这万般罪名,在此为它喊冤一回吧!
《罂粟》
宋代艾宣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