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宋利用经济制裁成功实现不战屈敌

北宋利用经济制裁成功实现不战屈敌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官获其利,而戎益困,继迁可不战而屈。北宋这招“釜底抽薪”不可谓不高明,通过经济制裁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青白盐贸易一禁,首先给北宋边境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然而不久之后,宋廷又再度禁止青白盐入境。当然,北宋朝廷对西夏禁止青白盐贸易也无可厚非,宋夏进行贸易主要是经济上的需要,而对北宋来说贸易只是其对西夏政策中的一部分,双方关系并不对等,“夏人仰吾和市,如婴儿之望乳”。

北宋利用经济制裁成功实现不战屈敌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

盐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灵州有温泉池、两井池、长尾池、五泉池、红桃池、回乐池、弘静池。

唐时,乌、白二池就是唐朝政府与吐蕃争夺的目标,而现在又成为北宋与西夏边境冲突的战略要地,宋夏之间的战争时停时起,除政治军事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盐池的争夺。双方都清楚,这一个个盐池所产的不仅是食盐,更是真金白银,谁会不眼红,谁能不动心。

自公元982年李继迁反宋开始,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金国占领陕西地区,宋夏两国不接壤为止,在这近一个半世纪的岁月里,双方大部分时间处于敌对状态。李继迁利用宋辽之间的矛盾,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致使宋军屡战屡败。眼看着李继迁坐大坐强,而自己派出去的军队却屡屡吃瘪,太宗赵光义心急如焚。不过北宋群臣中也并非没有能人,转运副使郑文宝就上书建议:

银夏之北,千里不毛,但以贩青白盐为命尔。请禁之,许商人贩安邑、解县两池盐于陕西以济民食。官获其利,而戎益困,继迁可不战而屈。[29]

党项人主要以畜牧业为生,农业相对滞后,李继迁所控制的区域绝大部分为沙漠、戈壁地带,各种物资十分匮乏,能拿得出手跟人家做贸易的就只有青白盐[30]。宋廷也深知青白盐贸易对他们的重要性,只要将此贸易一禁,党项人一旦缺乏粮食与生活所需物资,李继迁就只得乖乖屈服于北宋朝廷。于是太宗就采纳了郑文宝的建议,禁止双方的青白盐贸易。食盐的确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但毕竟不能代替粮食的功能。李继迁的军队即使再能打,你让他们饿着肚子打仗试试。缺少了青白盐,北宋仍可以凭借强大国力,从其他地区调拨食盐来支援西北,但党项物资匮乏,只能眼睁睁地受制于人。(www.xing528.com)

北宋这招“釜底抽薪”不可谓不高明,通过经济制裁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青白盐贸易一禁,首先给北宋边境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原先,他们可以通过贸易低价购得食盐。而如今,朝廷虽然调拨了山西安邑、解县的池盐过来解困,但池盐价格高于青白盐,这样一来就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再者腐败的官员们从中层层盘剥,降低了商人贩卖池盐的利润,于是青白盐走私现象盛行。宋廷虽采取严厉的措施禁止青白盐走私,下令“自陕以西有敢私市者,皆抵死”,[31]但行之数月,冒禁私贩者依旧甚多。自禁青白盐贸易以来,北宋反而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以致境外“戎人乏食,相率寇边”[32],境内“关陇民无盐以食,境上骚扰”[33]。面对着党项人因缺粮而时常侵犯边境,境内百姓因少盐而频频作乱,太宗皇帝不得不开放禁令,派遣知制诰钱若水抚慰边境,缓和矛盾。

然而不久之后,宋廷又再度禁止青白盐入境。到了真宗朝,李继迁已亡,其子李德明屡次请求开放青白盐贸易,宋廷虽口头答应,但同时又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要求以李德明的子弟作人质来交换,实际上就是不同意解禁,开出一个达不到的条件,让你知难而退;至仁宗朝,李继迁之孙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政权,公然奉行与宋为敌的政策,双方不断发生大规模战争。虽然在军事方面西夏不断获胜,但西夏国内已是民穷财困,民怨沸腾。元昊不得不于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向宋称臣议和,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仍赐对衣、黄金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34]唯独不同意解青白盐之禁。

当然,北宋朝廷对西夏禁止青白盐贸易也无可厚非,宋夏进行贸易主要是经济上的需要,而对北宋来说贸易只是其对西夏政策中的一部分,双方关系并不对等,“夏人仰吾和市,如婴儿之望乳”。[35]青白盐就好似“调节器”,禁止青白盐贸易会使西夏经济受到重创,削弱西夏的国力。北宋的目的很明确,既然一下子消灭不了西夏,那就力图在经济上削弱它,在政治上控制它。

同时,禁青白盐也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青白盐价廉物美,深受边境百姓的欢迎,如果让青白盐大量进入,那本国的食盐将会被逐渐挤出市场,这对宋朝财政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保障食盐的专卖利益,保证盐税收入的最大化,宋廷肯定要禁止青白盐贸易,虽然民间青白盐走私屡禁不止,但至少在官方渠道是一定要禁止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