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也有不少人为柔福帝姬喊冤叫屈,他们认为被南宋朝廷残害的那位柔福是真公主。持这一说法的是一些宋代文人笔记,如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等。最初,笔者以为这种说法是宋代一些文人编造出来混淆视听的谣言,直至深究了韦氏的年龄之谜,才觉察到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在《开封府状》中,明确记录了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韦氏的年龄为38岁。[44]而根据其他官方记载如《宋史·高宗纪》《宋史·后妃传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三、《宋会要辑稿·后妃》等史料可推算,当时韦氏的年龄为48岁。为何会存在10岁的年龄误差?这两种说法究竟孰对孰错呢?
如果按正史所记,当年韦氏为48岁,那么她长了徽宗两岁。从韦氏的升迁经历来看,她在宫中是众多受冷落的佳丽之一,由此可以推测她姿色平平,且并不擅于邀宠。更重要的是,韦氏并非是名门之后。如此,徽宗为何纳一个比自己大两岁,且出身与相貌都相当普通的宫人呢?此为疑点一。
宋时,官方规定宫女的入宫年龄不得超过13岁,而由正史的年龄推断,韦氏进宫时至少已经18岁。这一现象显然有悖常理,此为疑点二。
再回到前文提及的《开封府状》,此状中所录嫔妃年龄既有宗正玉牒可供查证,也有熟知内情的内侍可供指认,出错的可能性极小。况且,女性被俘虏以后,为避免被敌方糟蹋,往往将自己的年龄往大了说,以老言轻则断无可能,此为疑点三。
鉴于疑窦重重,何忠礼先生在《环绕宋高宗生母韦氏年龄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开封府状》所载韦氏年龄,虽系孤证,却也不能轻易予以否定。”南宋官方,或者更确切地说,宋高宗为何要将自己母亲的年龄改大10岁呢?要解释这一原因,还得从靖康二年开始说起。
靖康二年二月二十二日,金人将韦氏与邢妃等人由斋宫移禁至寿圣院。四月初一,韦氏、邢妃、朱妃、富金、柔福等人在真珠大王、盖天大王等人押解之下北行。抵上京后,韦氏、柔福一干人等于五月二十三日被投入洗衣院。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六月初三,诏命韦氏、邢氏等19人从良。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柔福入盖天大王寨。也是在这一年,声称去了五国城的韦氏在史籍中几乎渺无踪迹,如人间蒸发一般。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韦氏在盖天大王的陪同下归国。从天会十三年至绍兴十二年这7年时间里,韦氏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据《南烬纪闻》的记载,韦氏后来嫁给盖天大王为妻,并且曾为他生育子嗣。这一说法在南宋前期的不少野史杂说中有过记载,但自南宋以降,许多人都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此类记载便被史书删除。因为人们不相信当时已年近半百的老妪,还具有生儿育女的生理能力。
行文至此,韦氏的年龄为何会有10岁的误差已经不难解释了。再回过来探讨“真假柔福”一案,似乎也有了新的认识。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认为,高宗生母韦氏之所以一口咬定那位女子为假公主,那是因为韦氏深恐对方将自己在北国的不堪遭遇泄露出去,有损皇家颜面。而高宗不忍违抗母命,只好将柔福杀害。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妇人,真的会如此狠毒吗?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www.xing528.com)
韦氏归国的前一晚,高宗希望跟阔别已久的母亲彻夜长谈,但是被母亲撵走了。高宗走后,韦氏“复坐,凝然不语,虽解衣登榻,交足而坐,三四鼓而后就枕”。[45]韦氏脱离魔掌之后,理应安然入眠,那么她还在忧虑什么呢?这一记载值得深思。归国途中以及归国之后,她又表现出种种向金人献媚的行为。可以说,南宋初期高宗奉行对金国的屈辱投降政策与韦氏不无关系。
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金国曾表露出愿将钦宗等皇室成员放归的意向,但并未得到南宋王朝的响应。这对母子在顾忌什么呢?除了害怕钦宗的归来影响帝位之外,还有很大的一个原因:他们担心这群人归来之后,如今尊贵的太后昔年在北国的隐私将暴露无遗。想必这也是高宗大禁民间私史的重要缘由之一。此外,据何忠礼先生揭秘,宋廷将不少知情人士贬黜出京,杀害抗金名将岳飞,恐怕都与这一秘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南宋朝廷如此大费周章地掩盖太后的秘密,再多杀一个柔福帝姬,又何足挂齿呢?再者,死在北国的公主、皇子如此众多,除了徽宗与郑后的灵柩之外,韦氏带回的唯一一副骸骨为何恰巧是柔福而非其他人?
宋高宗赵构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柔福与韦氏一同被押解北上,后来又都被投入洗衣院,更巧的是两人还曾共事一夫。可以说,自被掳的那刻起,柔福是知道太后隐私最多的那个人。
有人说,北宋末年,皇室女眷遭受如此奇耻大辱,那是一种因果报应。相传,当年宋太宗灭南唐时,曾对李后主的小周后有过兽行,还命画师绘制了一幅《熙陵幸小周后图》,后世据此认为,北宋皇室女性受辱是对其恶行的惩罚之一。后来,南宋联合蒙古人灭金时,他们如法炮制,也对金国妇女进行性报复,还把南宋军人强暴金朝皇后的画面描绘下来,题为《尝后图》。这些是否为报应不得而知,不过成王败寇,血性男儿可以饮剑一了生死,而女子若不殉情,她们所面临的境地自己最清楚不过。试问,在人类历史上千千万万场战争中,战败方的女子有几人能幸免于难呢?昔年,项羽曾在乌江边对虞姬发出如此喟叹:“虞兮虞兮奈若何?”此中深意,想必虞姬早已领悟,随后自戕而亡,成就了“霸王别姬”的凄美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