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回顾与研究—适应与思考

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回顾与研究—适应与思考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适应和改进国家的电影事业发展,大胆解放思想成为了我们的思想观,关注社会发展成为我们的世界观,关注中国电影成为我们的生存观,加快人才培养成为我们的发展观,坚持创作教学成为我们的教学观。在电影创作中,没有跟风,没有模仿,充分体现了他们自己对电影独立的思考,显示了他们独特的电影印象和独立的电影美学观念。后经国家教委的批准,学校开办夜大学,招收在职人员的专业学历教育。

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回顾与研究—适应与思考

到了80年代后期,学校很快地就恢复到了原有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状态,并更加完善和科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适应和改进国家的电影事业发展,大胆解放思想成为了我们的思想观,关注社会发展成为我们的世界观,关注中国电影成为我们的生存观,加快人才培养成为我们的发展观,坚持创作教学成为我们的教学观。

1986年12月30日,位于蓟门校区的教学主楼,正式破土动工,预计l988年年底交付使用。

经过几年的稳定和几个教学班次的过程,加上学院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探索,学校在认真总结“十七年”“文革”十年这两个时期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开始了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同时,进行规范化的教学体系论证,开拓新的专业方向,发展多层次教学。不仅注意保留了学校原来专业教学系统的优势,还汲取西方电影教育通才培养的一些长处,加强了对学生创作和实践教学的力度,适当扩大了课程作业量,增设了高年级人文选修课,提高了学生们整体的文化底蕴和水平。

搬到了蓟门新的校址,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基建问题,仍然没有教学主楼,整体教学都在学生宿舍和办公楼。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教学的措施,加快教学的实施和建设。为填补电影艺术业余教育的空白,根据上级的指示,学院、学校筹备成立“业余教育处”(继续教育学院),发展成人教育函授教育,以满足社会上电影专业机构和单位在职人员的学习需要和专业学习、进修的需求。

教学区——教学楼、表演教学楼、办公楼落成

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学生在具体的作业完成和电影创作上,有自己的判断和追求。他们没有完全受一些新兴的电影观念、理论和风格的影响,而是在自己的电影作业和创作中,表现出上课的积累,表现出独特价值观和认识思想方面的东西。在电影创作中,没有跟风,没有模仿,充分体现了他们自己对电影独立的思考,显示了他们独特的电影印象和独立的电影美学观念。

为了巩固学院的创作教学实习的机制和体制,学校的教务处和青年电影制片厂共同制定了《关于教学实习工作的规定(试行)》。同时,根据国家教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试点工作的通知》,学校党委决定,从1987年起,新入学的学生必须进行军事训练,并将军训作为学生入学教育和参加社会实践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列为必修课。

在整个的教学管理中,学校为了拓展专业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在学生中开设了包括人文、社科、文学、专业等十几门选修课。学校在发展本科教学的同时,也十分注意拓展和发展多层次教育,培养更多的电影艺术、技术专门人才,为此专门成立了电影系统在职专业的干部培训部。后经国家教委的批准,学校开办夜大学,招收在职人员的专业学历教育。

1986年4月16日德国慕尼黑电影学校校长叶舍尔和伯勒两位教授来学院访问参观

1986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系理论专业主任尼克·布朗教授来院讲授“电影美学理论”,图为他与我院教师黎莉莉校友于洋在交流

80年代后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高等学校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专业教授来任教,是一个非常稀罕的事情。而学校正是看到了电影艺术教育与国际化接轨的长远前景,随后开始大批量邀请电影学者到学校访问和讲学。请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来学院讲学,专题讲授《法国新浪潮以来英国和西欧电影的特点与倾向》;在讲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观摩了经典影片,引发了学生对法国电影的高度兴趣。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系理论专业主任,两次来学院讲学,讲授《世界电影理论发展》;请苏联远东研究所副研究员,来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专门研究中国电影及观摩中国各个时期的影片,并介绍苏联电影;挪威摄影家来校为摄影系学生做“摄影艺术创作”和关于技术方面的讲座;邀请德国慕尼黑电影学校副校长来学校访问和讲学,并草签了两校的合作协定;请英国电影发行人、法国著名评论家,《电影语言》专著的作者、澳大利亚电影委员会委员、捷克影协代表团进行学术研讨;请加拿大爱米利·卡美术学院教授及动画公司的专家,介绍了加拿大动画教学的情况并放映了该院部分学生的动画影片作品,进行教学交流。这些外国专家、学者、电影人士,先后到学校访问和交流,同师生进行座谈。这样的密集型学术讲座,极大地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视野,直接深入西方电影的核心问题,对我们的电影教学是一非常大的调整。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校再次请这些外国电影专家和专业人士密集访问我们学校,也反映出他们对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教育极大关注,这样的一系列学术活动,拉近了我们与西方国家电影教育的距离。

在国内电影创作呈现一种非常好的上升态势下,各个电影厂都在研究如何振兴中国电影创作。学校也在研究如何进行全面合作,对与专业有关系的单项研究的也全面加强。电影录音有关学会、《学报》、录音系,就电影录音技术、艺术的专题,联合召开了“电影中的声音”学术研讨会。作为80年代全国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录音系教师及有关系、科的教师、专家参加,并邀请了全国各电影制片厂的著名录音师、专家、电影音乐家、电影理论家参加了研讨会。就中国电影录音创作众多问题,研讨、宣读了一批论文。学校向研讨会提供了一部分国外专家、学者探讨电影录音艺术的论文资料。会议就改革开放环境下的中国电影创作、当代银幕的声音意识、录音技术、录音艺术实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国内外优秀影片录音技术、艺术的处理,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讨。《学报》将研讨会中主要创作和学术观点,集结发表了近11万字的论文专辑。这在中国电影录音技术及电影录音艺术理论史中是第一次,也是一次大规模、大范围的学术攀登和突破。(www.xing528.com)

1987年3月,《学报》编辑部、录音系联合召开了“电影中的声音”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各电影制片厂知名录音师、专家、电影音乐家参加会议。主要会议论文发了近11万字的专辑,这在中国电影美学史和电影录音艺术史上还是第一次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当世界对中国的现代电影几乎还没有什么了解,对北京电影学院也毫无所知的情况下,学校的各个年代的毕业生电影作品,在国内、国际电影节(展)上放映、屡屡获奖。让世界知道了中国电影的现状,也开始知道了北京电影学院。特别是北京电影学院1978年招收的学生“78班”,在1982年毕业以后创作的电影,频频在国际重大电影节上崭露头角,几乎就是中国学院式电影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群体性突发的亮相,也展示了学校作为国家电影教育的主体形象。所拍摄的电影,有水平、有质量、有特点、有新意,反映出学校作为国家电影学府的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的电影教学体系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以78班为首的毕业生,在80年代的电影创作,在电影专业水平和电影创作风格上,注意专业性的全面反映,强调风格上的鲜明特色。用作品,而不是用口号,高举起电影学院风格的大旗,又一次证明了大学电影专业教育的科学性和扎实性。作品本身帮助学校反思电影教育的过程和细节,激励起教师对学校教学自身的探索与尊重。

经过1978—1988年教学恢复和积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大电影教育将如何摒弃过去电影艺术教育单打一“学院派”局面,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大家认识到:“学院派”电影教育、教学的特点及其精神,主要表现为:①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深厚的人文素质积累的沉淀,把握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和文化艺术的主体精神;②关注电影创作本身,关注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关注对电影历史、理论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③课程形式和内容,成体系化和特色性。相互支撑和相互衔接,具有独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和系统化的规律;④对电影教学更加重视精准化和实用性,专业更加重视创作的问题,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具备意识和技术、技能、技巧;⑤充分回顾和了解西方电影发展的历史发展和变革的进程,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总结、学习西方电影教学和创作中的精华;⑥改变和超越我们旧的电影观念和语言形式;在学院本身的创作实践教学中,注意对新电影技术和电影艺术的方法,学习、关注和研究,考虑和关注对表现社会和现实主义的思考;⑦注意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探索中国电影的经典和传统,思考当代电影的发展,做好中国电影的实践创造,重建中国电影的精神。

《青春祭》工作照

《湘女萧萧》拍摄现场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创作的电影,风格各异,成绩斐然,集中获得了国内外众多的奖项,并应邀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电影节,为国家和学校争得了荣誉。导演系教师拍摄的电影《青春祭》荣获法国1986年赛特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82届(78班)学生的毕业作业影片《中彩》,获美国1987年第l3届奥斯卡大学生电影节奖第二名。英国电视台还专门购买了82届(78班)学生毕业作业影片《我们还年轻》5年的播映权。学院86届学生的作业影片《怪圈》、87届学生作业影片《画鸟的猎手》,参加了法国第11届大学生短片节放映。特别指出:学校摄制的影片《青春祭》,获香港1987年第六届十大华语片“香港电影金像奖”。电影《中彩》导演,获l987年丹麦第7届欧登赛国际电影节导演奖。影片《湘女萧萧》,被推荐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珍珍的发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联合摄制的影片《成吉思汗》,参加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电影作品得到外国的关注,也开始走出国门。意大利都灵电影选片人,特意到中国来学院访问。邀请北京电影学院选送近期拍摄完成的学生作品,参加创办于80年代初的意大利都灵国际电影节。该电影节,认可和鼓励电影的艺术探索,重视年轻导演的电影制作,认可电影作品的以强调艺术与商业的平行。美国纽约电影公司,购买了学院摄制的故事片《湘女萧萧》在美国的发行放映权,率先在林肯广场的电影院进行公开放映。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由美国电影发行商购买版权,独立在全美发行的影片。随后,该影片l988年获得法国第四届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金熊猫奖”。

学校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教师的水平,在某种的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教学秩序的恢复,以及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依靠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和学生认真的学习。而学校在整个教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就是关注学校教学的计划、内容和目标的明确。

学校在整体上开始注意电影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学术理论和教材建设,并很快就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效。1987年度摄影系电影摄影技术类专著《摄影曝光控制》,获1987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国家一级)。文学系电影编剧创作专著《电影剧作的结构与形式》,摄影系电影摄影专业基础学术专著《摄影技巧研究》,同时获得1987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摄影系电影摄影专业基础课教材《中外照相机博览》,获1987年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