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九曲三官庙村相传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初名“朱藩村”。后因村中有座三官庙,里面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三位神仙,“三官庙村”由此得名。据说到18世纪中叶的时候,村里渐渐兴起舞龙表演活动。后来有一年大旱,人们为祈求老天下雨,扎起一条龙来到庙前敲锣打鼓舞起来,一些看景的人把孩子举过头顶,也跟着舞龙的队伍一起舞蹈求雨,竟然真的“求”来了雨,这一年粮食获得了大丰收。从那以后,三官庙在此基础上就创立将舞龙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形式,并从此传承延续下来,被称作“龙灯扛阁”。“龙灯扛阁”距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
过去,“龙灯扛阁”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大都用于祭神和求雨。表演时分两组轮番上场,每组十人,舞龙者为青壮年,一人擎珠,九人分执龙头、龙尾、龙身;四副扛阁由八人表演(四个成人为“下扛”,四个儿童为“上扛”,多扮成神话故事如《八仙过海》中的人物形象),动作套路有“站龙翻腾”“卧龙翻腾”“盘龙”“双窜龙”“泼龙”“龙盘柱”等,均以“速场”贯串连接。扛阁以“走场”为主,龙舞动作激烈时,扛阁在一侧交叉变换队形;舞龙舒缓时,扛阁即插入龙队中穿行回旋。伴奏主要用打击乐队,曲牌有“流水”“急急风”两种,表演进入高潮时,由专人在场外“打口哨”,以渲染气氛。
龙灯扛阁表演(www.xing528.com)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龙灯扛阁”参加了欢迎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的庆祝胜利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灯扛阁”成为喜庆节日里传统的文化娱乐项目。20世纪60年代全国兴起“破四旧”运动,“龙灯扛阁”一度被当作“四旧”予以破坏和禁止表演。20世纪90年代初河东新区成立后,鼓励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龙灯扛阁”被重新挖掘整理,焕发生机。三官庙村专门组建了“龙灯扛阁”表演队伍,连续参加了历届河东区民间秧歌会演,每次都被评为“明星秧歌队”;连续参加了历届临沂市民间秧歌会,每届都被授予最高奖——“金龙奖”,多次赴济南等市地做汇报演出。1998年,“龙灯扛阁”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临沂市正式命名三官庙村为“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10月,三官庙村“龙灯扛阁”队代表山东省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社图司、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重庆·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中华龙舞邀请赛。大赛上,“龙灯扛阁”以精湛、高超的表演技巧,获“齐鲁神威奖”和“邀请赛纪念奖”两项大奖,并在全国参演的18支龙队中脱颖而出,获综合奖项一等奖。2006年1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CCTV-7《乡村大世界》赴临沂的演出。2006年12月,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临沂市继“柳琴戏”“郯马五大调”之后第三个入选国家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