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二十四节气-河东民俗,立春的农业生产实践

中国二十四节气-河东民俗,立春的农业生产实践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更是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成功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旧时,农村人十分重视“二十四节气”,往往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谚语有“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的说法。

中国二十四节气-河东民俗,立春的农业生产实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更是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成功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旧时,农村人十分重视“二十四节气”,往往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在河东,一些俗言俗语也能体现出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看重,比如过去骂那些无用的人或事,就会说是“不在二十四节气”。下面介绍几个主要节气。

立春一年端】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谚语有“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的说法。

河东人称立春为“打春”,打春之后标志着正式进入春天。旧俗立春前一日,临沂县太爷会派出两个顶冠饰带的人扮作“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到“春吏”都要作揖礼谒。

很多村里也要举办“迎春活动”,祈祷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比如打春牛——拉着牛到村头,或者用泥塑一头牛,用鞭子象征性地打三下,意味着一年农事的开始。庄户人家还会做春盘、春饼春卷吃,叫“咬春”;给小孩子帽子上或者袖子上缝上一对布公鸡,俗称“打春鸡”。“春鸡”都是用棉花和红、绿、黄等颜色的布缝制而成,鸡嘴上穿缝豆粒或者高粱粒,意在驱邪祛病,防孩子出“水痘子”。过去小孩子出水痘子的很多,往往很难救治,即使侥幸活过来,也会在身上、脸上留下很多“疤”,成了一张麻脸,连说媳妇都难。现在农村医疗条件大大改善,小孩子都会及时接种疫苗,出了水痘子也能得到有效救治,立春戴“春鸡”的习俗逐渐淡化。

【夏至入“夏九”】

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过后天气会越来越热。

旧时,还曾有“夏九九”一说,与“冬九九”形成鲜明对照。“夏九九”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北方农村也有“夏九九”歌,歌诀为: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在河东,夏至日也有许多习俗,比如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时值新麦子收获,这一天庄户人家会煮麦米粥喝,庆祝丰收,就是把新收的小麦用水淘洗干净,通过碓掐碾轧让麦粒去掉麸皮,然后熬煮,煮好的麦米粥清香浓稠,麦米糯软筋道,十分可口。

【热在“三伏”田家苦】(www.xing528.com)

“三伏”不是大节气,属杂节,但老百姓非常重视,往往非常留意一年中哪天入伏、哪天进入中伏、哪天出伏。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过去,“三伏天”也是农事活动较多的时节,庄户人家要顶着酷暑锄草施肥,做好各项田间管理工作,故《汉书》对伏天有“田家作苦”一说。

在河东,民间流传“三伏进补”“冬病夏治”“夏练三伏”等谚语和风俗。

打春牛

【冬至一阳生】

冬至也被称作“冬下”或“冬闲”。此时进入“数九”,一年的农事活动结束。民间习俗主要是包饺子,有庆祝丰收的意思;还有蒸馍馍的习俗,有“冬下不蒸冬,扬场没有风”的俗语。有的地方这天要吃米饭,以新鲜小米为主,掺上红小豆绿豆、豌豆等。冬至还有一大习俗,就是要祭祖,俗称上“冬闲坟”。据说冬至祭祀最初是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乞求来年减少饥荒与灾祸,后来经过演变成了上坟祭祖。

冬至这天北半球白昼最短,之后太阳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逐渐加长,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慢慢地回升。

【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三九”也称“三九天”,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俗语有“数九寒天,冷在三九”的说法,这期间恰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民间有《九九歌》,歌诀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七十二,耕牛遍地是;九九八十一,家里送饭地里吃”,通俗押韵,朗朗上口,反映了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了解与关心。

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说明自古民间有冬天进补的习俗。中医学也认为,进入“三九”是人体阴气极盛而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这时候进补会事半功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