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叶子——下戳子货
兰州盛产莴笋,有鸡腿笋子、八斤棒笋子等品种,既能热炒、凉拌,又能腌制酱笋子。笋子采收后,要向下撕去叶子,这个动作就叫“下戳”,再削皮食用。“下戳子货”就是“下作货”。这句歇后语用来斥责卑鄙、下流之徒。
红萝卜拌辣子——吃出看不出
红萝卜的学名是胡萝卜,兰州品种有尖头红萝卜、羊角辣子等。将红萝卜、红辣子切丝,炝油葱花,调醋、撒盐,就是夏令就饭的凉菜,两红拌在一起,自然分不清你我。这句歇后语的含义是说某人有能耐,但从外表上看不出来。
雁滩的婆娘——把番瓜的心操下了
本意是雁滩的农妇务劳番瓜等蔬菜,对之操心不已,后来引申为瞎操心。雁滩是黄河夹河滩,水草丰美,雁栖鸥浮,故名雁滩。明末清初,兰州市城关区人口增殖,方有人上滩垦荒居住,打造水车,倒挽河水灌田。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沦陷区民众大量迁入,蔬菜瓜果需求量大增,雁滩及沿黄河两岸水田逐渐变为菜地、果园。1938年在雁滩滩尖子所设甘肃省农业改进所(今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推广蔬菜瓜果良种及栽培技术,首先在雁滩实验推广,促进了雁滩蔬菜瓜果业的发展。番瓜性喜高温,兰州春季常出现低温霜冻,因此,要火炕育苗,春分前移栽大田,用衬有麻纸、旧棉花的泥碗覆盖番瓜苗,太阳出来揭碗,下山后盖碗,甚为辛苦,多为农妇操作,目的就是提早上市,卖个好价钱,因此这些农妇把心都操在番瓜上了。从中可知菜农防寒习俗。据1997年出版的《兰州市志·蔬菜志》载:“兰州郊区农民泥碗防寒已有100多年历史。……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用的是砖瓦窑烧制,碗底较高,主要用于番瓜、黄瓜和豆类。”
苏木梨、长把梨——过来过去尽是梨(理)
意为常有理。“苏木梨、长把梨”为兰州特有的梨。苏木梨,亦称酥木梨、酥蜜梨,前两名源于“酥蜜梨”,由“蜜”“木”音近所致。苏木梨表皮嫩黄,有朱砂红点,多汁,酸甜适口。长把梨以果柄长而得名,有两种:一种果皮嫩黄,另一种果面纵向分别黄绿相间的平行条纹。果肉细腻、多汁,甜而有香味。此条以“梨”谐道理的“理”。(www.xing528.com)
啥——撒了抓雀儿去,给你妈偷枣儿去
这是一句谐音歇后语。与熟人对话时,对方觉得某些地方未听懂,就说“啥”(读sà)?意思是你说的是什么?此人不屑于回答,即用谐音将“啥”拐为“撒”(读sà),让他“抓雀(读qiǎo)儿去”,为加重语气,还让他给他妈“偷枣儿去”,真是风马牛不相及,匪夷所思。“撒”,也叫撒儿,是兰州民间的一种捕捉禽兽的猎具。用马尾子制为活套,固定在地面,薄土掩盖,洒一些麦子、糜子,引诱雀儿觅食,将其套住。这是唐后期至金元时期,兰州为吐蕃、党项羌、女真、蒙古到游牧民族的驻牧地,他们打猎时用撒儿(活套)捕获猎物习俗的遗存。
提上草帽子了浪埽台——管他的河涨河落
“埽台”是黄河的堤坝,上面古柳臃肿,柳丝如烟,白云观前设有瓜果蔬菜批发市场,桥门外面是黄河铁桥,随处有码头。河面上羊皮筏子、木筏破浪而下,土名叫“钓鱼郎”的银鸥,盘旋浪尖,突然一个俯冲,叼着一尾鱼儿,振翮而上。对面层峦叠嶂,白塔耸入云端,山上亭台楼阁错落分布。清晨,有些老兰州人提着七十二转的草帽,背搭掖手,徜徉在埽台上,观赏如此山水美景,纵目看山,俯首观河,只有一份闲适的心情,河水的涨落,人间的是非,全然不为所动,要的就是这份潇洒,这份意定心闲,这是何等恬淡的胸怀?太阳晒了,下雨了,戴上草帽,依然行走,不为所动。这是一种境界,一般人很难做到。做到了就是通达之人。然而这句歇后语的引申义发生了变化,有了置身事外,洁身自好的意思。
背善鬼上仰尘——一步一个窟窿
屋顶下都装置框架,有木条的,也有铁丝、麻绳的,裱糊两层纸,就成为仰尘,用来保温防寒,隔挡落土落尘,保持房屋清洁,改善采光条件。悬空纸糊的仰尘里,何以承载住人的重量?只有“背善鬼”即普通话的倒霉鬼,才会吃错了药,钻进仰尘,爬一步就是一个窟窿。这句歇后语用来形容倒霉鬼遇到了一连串的倒霉事,也有一步错,步步错的意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