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月八五泉山浴佛节兰州城关民俗

四月八五泉山浴佛节兰州城关民俗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月初八,传为释迦牟尼佛的诞辰,各地佛寺僧众举行佛事活动,仿照传说中的龙王以香水洗灌释迦太子的故事,用五色香汤洗灌释迦牟尼佛像,以纪念佛的诞辰,称为浴佛,因此这天称为浴佛节,亦称龙华会。兰州地区自汉代传入佛教,至迟到元明时期,就有在五泉山举行浴佛节庙会的习俗,断断续续持续到今天。晚清兰州进士王烜的《四月八五泉山浴佛节竹枝词》对此这样描述:一月千潭凉处坐,声声角黍对人哗。

四月八五泉山浴佛节兰州城关民俗

四月初八,传为释迦牟尼佛的诞辰,各地佛寺僧众举行佛事活动,仿照传说中的龙王以香水洗灌释迦太子的故事,用五色香汤洗灌释迦牟尼佛像,以纪念佛的诞辰,称为浴佛,因此这天称为浴佛节,亦称龙华会。兰州地区自汉代传入佛教,至迟到元明时期,就有在五泉山举行浴佛节庙会的习俗,断断续续持续到今天。

五泉山位于皋兰山北麓,由三麓两涧构成:东麓为塔子坪,西麓为二郎岗,中麓将一条山沟分为东涧、西涧,俗称东龙口、西龙口。两涧尽头瀑布飞悬,泉眼遍布于两涧与中麓各处,其中著名的是: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隋唐时期,据此设置五泉县。《大元一统志》载:西汉骠骑将军西征匈奴,插鞭皋兰山下,涌现泉水,以济军渴的传说。山里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溪流潺潺,水磨飞转。清人陈如稷《(康熙)兰州志》载:“自(五泉山)麓至巅,佛院禅房参差缭绕,览胜不穷,登临难遍。”其主要寺院,元代为皇庆寺,明代为五泉寺、崇庆寺,清代为福泉寺,民国初刘尔炘重修后改为浚源寺。

五泉山四月八浴佛节庙会

四月上旬,正值春夏交替之际,兰州南园五泉山一带杨柳如烟,柳絮飘飞,杂花生树,油菜花黄,紫燕低飞。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左右,五泉山上各寺庙开门,举办浴佛节龙华会,经幢绸匾高悬,香烟缭绕,僧众在钟磬木鱼声中诵经礼佛,善男信女叩头化表、许愿、搭布施,虔诚祈福消灾。秦腔班子演出会戏酬神;各种杂耍、魔术圈场表演,要紧关头,打住不演,巧舌如簧地兜售大力丸、桃花碱(香皂)。

咸丰岁贡生魏椿《四月八游五泉山竹枝词》,描写咸丰、同治时,五泉山四月八庙会的盛况

一春无雨四山晴,士女拈香尽出城。

行到石桥天色早,大家先扑卖花棚。

满地野花色最鲜,摘来斜插鬓云边。

阿娘只为求儿女,挈伴同寻摸子泉。

四月八庙会时,士女早早出城,女士们一到五泉山下,拥到卖花摊前选购应时鲜花,簪在发髻上,而平民妇女无钱买花,只能选摘遍地盛开的野花,插在鬓间。总之,不管贫富,爱美之心人人皆有,爱打扮是女人的天性。不生育或者缺儿少女,不论贫富皆能遇到,因此,她们结伴到摸子泉求子嗣,就成了四月八庙会的一项重要民俗事象。

清末兰州进士王烜有诗云:

此日真皆大欢喜,红男绿女满南园。

花花界有庄严地,个个人来拜世尊。

红男绿女接踵摩肩穿行其间,礼佛、购物、品小吃、看热闹,各得其乐。有的全家围坐在碧草如茵的溪流旁、古树下笑谈野餐,共享良辰美景,多了些世俗的欢快,少了些宗教的肃穆。

魏椿还写出庙会上喝醉汉的神态:

纷纷车马往来飞,一过今宵事便非。

笑煞前途饮酒汉,醉眠荒冢不知归。

数天的四月八庙会,成为兰州人的嘉年华,礼佛、购物、吃喝玩乐,尽情享受生活,因此喝醉汉很多,他们醉眼惺忪,胡言乱语,有的耍酒疯,动手动脚,人皆躲避,兰州俗话称“朝廷都怕喝醉汉”。酒疯耍得差不多了,摇摇晃晃,下得山来,清风一吹,倒在路边坟滩里沉沉入睡。

庙会唱戏主要在山门戏楼举行,亦称赛楼,坐北向南,上悬“高山流水”匾,每字约三尺见方,笔力雄健,系晚清宁夏知府谢威凤所书。两侧为光绪兰州进士黄毓麟撰书楹联:

碧天曾补,黄土偶抟,问从来何事非戏?一曲传奇,作俑且休嘲优孟

绿水长流,青山自在,到此处几人留名?千秋怀古,开场端合唱嫖姚。

上联写自女娲补天、抟黄土为人以来,凡事皆为演戏,因此不要嘲笑优孟。优孟为楚国的艺人,富有辩才,用谈笑的方式委婉地劝谏,特指戏曲演员。这里点明戏台的教化功能。下联写五泉山绿水青山永在,但是悠悠岁月有几人留名?演戏怀古,应该演唱霍去病卓鞭出泉的传说。戏楼的南、东、西三面均为看台,挤满观众,男女分站,不时喝彩,将红缎被面抛上台去,为名角披红,为之捧场。这里是戏刚演完,二郎岗上二郎庙的戏台锣鼓齐鸣,吹竹弹丝,会戏又开场了。游人又拥上二郎岗,有的酒家边饮酒边看戏。清咸丰临洮岁贡生魏椿的《四月八游五泉山竹枝词》,对此这样描述:

彩楼镇日奏笙簧,优孟衣冠最擅场。

看罢人人都道好,携尊又上二郎岗。

城里的酒肆饭庄早早上山,借寺庙房屋、院落,砌灶、搭篷、烹制菜肴。其中汉族饭馆仁和园、集盛园在嘛呢寺,春庆园在太昊宫,福寿园在左公祠,荣盛园在五龙宫,恒茂园、德盛园在卧佛殿,仁乐园在万源阁,玉盛园在三圣庙,雨庆园在楼外楼,福海园在半月亭;回族清真饭馆福生园、文盛园在白玉宫。

道光二年(1822年),叶沣所作《兰州竹枝词》云:

城南山上大开筵,盛会龙华浴佛天。(www.xing528.com)

卧佛燃灯千佛阁,清歌妙舞酒入船。

描绘出道光初年五泉山四月八庙会的盛况:酒肆饭馆设在卧佛殿、燃灯寺,甚至最高处的千佛阁。高官富商宴饮时,有歌舞助兴。“酒入船”指船形的酒杯,典出《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各种风味小吃摊点则抢占山中有利地形,喜迎海量顾客。东西两涧里树荫下随处都有凉粉、酿皮子、凉面粽子、甜醅子的担子。其中最有特色的小吃是蜂蜜粽子,小贩将担子摆在西龙口瀑布之下,在放粽子的木笼左右,摆设众多动物、人物瓷器,有袒腹大肚弥勒佛笑口常开,浑身爬满神态各异的顽童,还有“娃娃尿尿(读suī),牛儿喝水”等。“娃娃尿尿”为赤身瓷男娃娃,泉水自背后注水孔不断灌入,挺肚呈抛物线不断尿出;“牛儿喝水”为大犄角瓷水牛,呈低头饮水状。还在山溪边装置微型水车,溪流潺潺而下,水车不停旋转。这些摆设吸引游人,驻足观看评说,吃一盘甜蜜凉糯的粽子,压压热气。菜农从地里拔出花缨萝卜,以及名叫“火罐罐”的小花缨萝卜在溪流内清洗干净,扎成小把,声声叫卖。游人多爱买上一两把,与家人分食,甜嫩多汁,可与水果比美。

晚清兰州进士王烜的《四月八五泉山浴佛节竹枝词》对此这样描述:

一月千潭凉处坐,声声角黍对人哗。

更饶野趣西龙口,搀水甜醅不肯赊。

盛会开成众妙门,珍奇罗列若星繁。

时新萝卜花缨好,也向沟沿洗一番。

第一首描写卖粽子的吆喝声,点出甜醅子小贩在原汁中掺水,以求多卖几碗的小伎俩。第二首写庙会百货摊点货物品种之繁多,以及游客买来花缨萝卜,在水渠中洗濯,以便尝鲜的情景。

当年,五泉山泉水丰沛,东西龙口溪流出山,顺路的东西两侧水渠流淌,推动五六盘水磨,东面的水渠流向闵家桥、靛园寺、颜家沟一带,西面的流到周家拐子、南稍门外。东西渠道相夹的南北走向道路,虽然不太宽敞,但是日用百货、小吃摊点却从山门朝北摆设,一直延续到沙滩口子(今8路车起点站)。游人摩肩接踵,走走停停,购物,看热闹,行进艰难,小贩高声吆喝,人声鼎沸。

咸丰时,武威孝廉方正陈炳奎《金城竹枝词》云:

闻说五泉浴佛开,纷纷游女到山隈。

见人佯作含羞态,却向行人多处来。

锦簇花团巧样妆,香车过处望辉煌。

数声锣鼓人喧扰,妖艳争看压娇娘。

诗人敏锐地抓住朝山人群中美女靓男相互欣赏的场面,反映出男女隔绝时代,对于人性的压抑情状。当时,妇女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姑娘更是深居闺阁,待字而嫁,根本见不到陌生男性,一年一次的四月八,则是她们观看外面精彩世界,尤其是偷窥异姓的唯一机会,因此佯作羞态,向人多处走去。锣鼓声中的戏也不看了,小伙子们却争看乘轿女郎妖艳的容貌,华贵得体的服饰。

魏椿的《五泉山竹枝词》也对女性观看男性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腻的描绘:

浓妆淡抹翠华新,此日偏逢浴佛晨。

妾自看人人看妾,低头不语发娇嗔。

《张集馨日记》中记载了道光、咸丰年间关于五泉山四月八庙会的盛况:

五泉山每年开庙数日,百货云集,游人如织,撞竿踩索,吹竹弹丝,极为喧闹。庙设酒肆多处,省城官员,颇有宴客者。一日排参甫散,将出厅门,道员和祥向乐督长跪谢罪,莫名其妙。但闻乐督曰:“此何足计较?”而和祥犹作恐惧之状。散后,首县来云:“可知昨日五泉山争道事耶?”余曰:“不知。”首县曰:“周二奶奶进庙烧香,车路逼窄,适和道家人,因其主在山请客,策马争先,周二奶顶马之武弁、帮车之戈什,不肯相让。始则戈什等对詈,继则周二奶按捺不住,遂指和道之名而唾骂之,万众围观,谈笑指点,以为见所未见。”余始悟和道之请罪,皆为此也。恩观察麟谓余曰:“周二奶在督署当家,生有一子,名小喇嘛。周二奶悍泼,不但凌虐乐妾,虽乐督亦深畏之,每与乐督揪扭,滚至二堂,解衣去裤,撒泼村言,无所不至。每谓乐曰:‘我令汝做总督,汝方能做,否则,做不成也!’”余因群小诪张,不敢答辞,姑妄听之。[1]

张集馨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甘肃布政使,他亲见五泉山四月八庙会游人如织,百货云集,耍杂技,空中走绳,唱戏的场面极为喧闹。山中寺庙里多设酒肆饭馆,官员们多有请客宴饮的。期间发生争道小事,引发官场的一场小摩擦。陕甘总督乐斌(觉罗,满洲正黄旗人,咸丰七年任)的管家婆周二奶奶,恃宠撒泼。四月八,周二奶奶乘轿车子进山烧香,与道台和祥的随从马队窄路相逢,互不让道,相互谩骂,引人围观看笑谈。次日参衙后,和祥长跪不起,向乐斌赔罪。乐斌尚大度,说:“这件小事何足计较?”和祥仍未释然,生怕总督给他穿小鞋。反映出清代官大一品压死人的政治生态,以及四月八五泉山庙会交通拥挤的状况。

五泉山四月八庙会经常发生冲突,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月,甘肃文高等学堂学生赵士达与同学游玩,进“乐到名山”山门去看戏,穿过戏台,从妇女看台下经过,巡警以男女有别为由,令学生们返回,从男看台下经行,语言之间发生冲突,警官冯景熙不管三七二十一,持警棍责打赵士达,引起学生公愤,罢课出校,挺进五泉山,推翻巡警所的公案,砸坏仪仗,搜索冯警官。想不到冯与学堂提调杨增新是亲戚,跑到学堂找杨庇护。学生们追回学堂,将冯围定,文案杨遂源连忙站在冯的前面,予以保护。杨增新闻讯急赶到学堂,大骂:“冯景熙!你敢打学生,不得活了!”学生们的气稍平。杨增新假装去见大帅,将冯护离学堂。甘肃学政叶昌炽认为警官敢打秀才,应该革职。最后陕甘总督将冯撤职,令杨增新向叶昌炽赔情道歉,事遂了。从中可知,晚清时,男女之大防依然很为森严,五泉山浚源寺戏台东西看台,分为男看台和女看台。

抗日战争中,八战区进驻五泉山,成为军事禁区,名山胜迹为全民抗战服务,庙会一度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四月八庙会又兴盛起来,同时举行物资交流大会,举办各种文化宣传展览。20世纪50年代前期,借庙会搭台的物资交流大会最为兴盛,西面从女中、东面从闵家桥起,百货、小吃摊点一直延续到东西龙口。其中专卖儿童玩具的摊点,陈列着木制彩绘大刀、长枪、方天画戟、金箍棒、宝剑,关公、张飞孙悟空的“漫脸子”(秦腔面具),摆着彩绘泥公鸡、泥小狗、小鼓、小铜钹、小木车,等等,五光十色,吸引着小孩向大人要钱选购,男孩戴上美猴王的漫脸子,提着金箍棒,蹦蹦跳跳随人流上山去。1956年公私合营后,庙会继续,百货摊点减少,到“文革”中庙会消失。“文革”结束后,四月八庙会恢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的丰富,庙会规模变小,佛事功能显著,民俗功能持续,商贸功能消失。

【注释】

[1]张集馨:《道咸间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224页—22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