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那天,正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之后白天一天一天逐渐变长,兰州人称之为“一九一线长”“一九一阳生”。从冬至到春分,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也是从寒冷变暖和的转折时期,这段时期总共九个九天共八十一天。为何按九天计算呢?这是因为大致九天之内,物候具有相似性,而每个九天之间物候有明显变化的缘故。因此,从南北朝起,民间就有吟诵数九歌的风俗,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但失载数九歌的全文。传世最早的数九歌,见敦煌文献伯3017《咏九九诗》:
一九,万叶枯萎,鸿雁南飞。
二九,单衣觉寒,群鸟夜投高宿,鲤鱼游入深潭。
三九,朔风凛冽,荒野地冻,水面结冰犹如冰桥。
四九,残星半夜落下,晨星早上升起。
五九,白日渐长,太阳未时之后可照进堂屋。
六九,春风拂面,百草萌动,单衣即可出门。
八九,草木生长,阳气遍地,正是种谷深耕之时。
九九,耧车播种,玉苗丛生,正是农家欢乐之时。
这是描述黄河流域物候的数九歌。文字比较冗长,长短不一,口语化较浓,基本上不押韵。明清以来,流传的数九歌,20世纪50年代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这也是黄河流域的数九歌,文字较为整饬,并且押韵,朗朗上口。
兰州位于黄河之滨,民间流传的数九歌反映的物候与上引两首数九歌大体相似,但更为口语化。又因兰州各地人文地理的些微差异,导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此数九歌也有些微差异。颜家沟人颜永桢在《兰州二十四节气与生物发生之关系》中所载,流行于兰州黄河谷地中部、即今城关地区的数九歌是这样的:
头九二九,关门死守。
三九四九,冻破碴口。
五九六九,净屁股娃娃拍手。
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九九尽,收拾打牛棍。
《七里河区志》所载,流行于兰州黄河谷地西部、即今七里河地区的数九歌如下:(www.xing528.com)
头九二九,冻破碴口。
三九四九,关门闭守。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八九,精沟子娃娃拍手。
九九尽,庄稼人收拾打牛棍。
九九加一九,耧铧遍地走。
《安宁区志》所载,流行于兰州黄河谷地北部、即今安宁地区的数九歌,这样咏唱:
头九二九,关门死守。
三九四九,冻破碴口。
瞎五九,冻死狗。
六九七九,精沟子娃娃拍手。
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娃娃们在传唱中获得了一些知识:即天气寒暖、物候变化,对人事物事的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冬季,兰州相当严寒,一般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黄河封冰,地面冻开裂口,尤以三九、五九为冷,冻裂手足、冻破水缸之事常有,家家以火炉、火盆、热炕取暖。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上述情况已不复出现。
这三首数九歌,在上引的两首数九歌的基础上,结合兰州的物候特点,运用兰州方言,出语幽默,概括了冬至到春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也是由寒冷渐变暖和的转折时期的物候特点,形成从冬至起数九个九天即八十一天的风俗,人们用来消磨沉闷、枯寂又严寒的冬季,企盼春暖花开的一种精神需求,同时也是向小孩传授气候知识、物候变化、农事事项的一种歌谣。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
具有相同文化意义的风俗是九九消寒图。从明代起就出现“画九”的习俗。所谓画,实际上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兰州民间也有“画九”的习俗。清代还有“九九消寒诗图”,图中每九天四句诗,共三十六句诗,内容从“三皇治世”到“大清坐金銮”,算是一部富有文学气息的中国简史。
清代道光年间,又出现了“写九”的习俗,“写九”也叫“九九消寒图”。道光帝御制《九九消寒图》,系“亭前柔柳珍重待春風”九个字,每个字九笔,令翰林诸臣每天用朱笔填写一笔,每填完一个字,即度过一个九,填写九个字共八十一笔,数九终结,步入春暖花开之季。清廷还有一个版本:“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
兰州也有填写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并且有自撰词句的习俗,以显示才情。撰写“写九”词句难度很高;一是每个字九笔;二是九个字要连缀成文,寓意典雅;三是有讲究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晚清民国以降,兰州城区“写九”习俗绵延不断,到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人“写九”。兰州书法家、谜家刘子荫先生自制九九消寒图,自撰典雅文辞,每个字九笔,连缀成文,自书双钩空心字,赠送朋友,入九后每天填写一笔,乐此不疲,而且版本年年各异,可见先生功力。
刘子荫先生所制九九消寒图,图的最上方用朱笔题“九九消寒图”,其下画红丝栏格,右侧书大字魏碑体或楷体九个字,均为繁体字,左侧用行书题跋,有的附有自作七绝。文字典雅,书法优美,文化内涵深邃,引得一些年轻人向他索要九九消寒图,刘先生来者不拒,年轻人携回家,也每天填写一笔,真切感受数九消寒的文化魅力。
其中有楷体书写“看庭前飞雪煮酒吟诗”,下款行书:“一九一阳生,群鸦噪晚晴。北风一夜起,大雪满边城。兰山荫庐主人戏制。”钤“荫庐”朱文印。魏碑书写“炽炭品茗挥剑孤松”。楷书书写“思长城跃马洞庭观鱼”,下款行书:“野林同志清玩。子荫书赠。”钤“金城刘氏子荫”白文印。魏碑书写“闻鸡舞长剑洗砚绘画”,下款行书:“寒图消九九,南国葭飞灰。陇首偏西北,凝冰玉作堆。壬戌(1982年)冬至日书消寒图奉天佑同志雅玩。兰山荫庐主人赠。”钤“荫庐”朱文印。书写魏碑“击长剑饮美酒观飞雪”,下款行草:“沉疴未愈,步履甚艰。入冬以来,静伏斗室,聊缀九字消寒八十一天自遣。荫庐主人识。”钤“荫庐”朱文印。
填写九九消寒图邓明摄
进入21世纪,兰州仍有“写九”的习俗,并且有年轻人加入。甘肃省图书馆的几位年轻馆员,每年均填写九九消寒图,只不过是复印的消寒图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