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称七夕节、乞巧节。兰州人有乞巧、观星、看戏的民俗事象。
秦维岳《(道光)皋兰县续志》载:“七月七日,儿女设瓜果于庭前,祀星,穿针乞巧。”这表明至迟在清代,兰州姑娘们就有在七月七日夜晚乞巧的习俗。她们在院中摆上小桌,供上时鲜瓜果,摆上针线剪刀,向织女星焚香祷告礼拜,引线穿针,乞求织女赐给聪明,使自己心灵手巧。之后,躲在葡萄架或豆棚瓜架之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1915年,兰州甲辰科进士王烜赋诗咏《七夕》,展示了晚清民国初年兰州女孩乞巧的习俗:
彩楼针黹暗疑猜,破得工夫送巧来。
闻说相思无限苦,情思斩断即仙才。
瓜果庭前众女儿,巧娘祭罢爱游嬉。
闲歌一曲长生殿,好为今宵谱竹枝。(www.xing528.com)
兰州人有在七月七夜晚观测银河的习俗,大人们给小孩指指点点,在广袤的星空寻觅牛郎星与织女星:夜空中淡淡的银河如带,东岸的是牛郎星,发出橙黄色光芒,属天鹰座,有三颗星,即河鼓一、河鼓二、河鼓三,河鼓二就是牛郎星,河鼓一和河鼓三即为牛郎挑的一双儿女。而牛郎星东南的六颗牛宿星被视为牛郎牵的牛。彼岸的织女星发青光,属天琴座,也是三颗,为织女一、织女二、织女三,呈三角形分布,被认为是织女的工具梭子。织女星东南方的四角形的渐台一、二、三、四,被视为织女的织布机。这无形中给富于好奇心的儿童传授了一些天文知识。
七月初七当日及前后数日,兰州各秦腔班子都要上演《天河配》,老百姓则称为《牛郎与织女》,场场人满。剧情是这样的:牛郎父母早逝,经常受哥嫂虐待,每天放牛在外。牛郎长大,老牛(牛金星下凡所变)让他去偷沐浴的织女的衣裙,以此为缘由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育一双儿女。王母娘娘发现后,捉回织女,牛郎牵着老牛,挑着孩子追上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急忙拔出金簪一划,一条惊涛骇浪的银河出现了,将牛郎织女分割两岸,两人垂泪相望。后来,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发了善心,恩准每年七月初七,让喜鹊搭桥,两人相会。20世纪50年代,兰州的秦剧团运用电光布景,展现蓝天银河,一群喜鹊搭成长长的鹊桥,牛郎织女踏桥而行,相会于鹊桥,场景动人。
传说七月初七那天,司空见惯的喜鹊没了踪影,也听不到“喳喳喳”的叫声,人们说喜鹊都上天搭鹊桥去了。
2000年以来,七月初七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年轻人在网络上发短信、彩信、Flash动画,向情侣示爱。兰州的有些房地产商举办鹊桥会篝火晚会,组织五六百青年跳集体舞,抽奖,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以提供机会,使他与她相识,进而建立恋爱关系,同时也为企业做了宣传。这为传统的节日输入了现代元素,得到了一些年轻人的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