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组之后,华美协进社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信息与服务中心,广泛传播中美教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并向中国留学生提供各项服务,包括咨询、入学、租房、兼职、择业、紧急救助等。由于工作范围的不断拓宽和工作量的迅速加大,华美协进社的人力、物力资源出现短缺,在该社董事会和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广大志愿者的捐赠和帮助下,华美协进社得以渡过难关。同时,中基会鉴于华美协进社事业有相当之重要性,为了解决华美协进社面临的经费短缺困难,1931年1月9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基会第五次常会上,孟禄向与会的全体中外董事详细介绍了华美协进社成立的原因、事业状况以及改组经过,表达了该社希望由中基会提出社长人选,并继续予以补助费若干年,直至该社经济能够独立时止的愿望。[5]会议讨论决定:华美协进社既然已有董事会,中基会似乎不便提出社长人选。关于继续予以该社补助经费一事,中基会在第六次常会上做出决议:鉴于该社事业的重要,决定继续予以补助,每年补助一万余元至三万余元(注:美元)不等。[6]中基会的资金补助,极大地缓解了华美协进社面临的经费危机,为华美协进社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华美协进社“成立以来,诸事进行,至为顺利。于增进国际谅解,灌输中国学术,及鼓吹废除不平等条约并撤销领事裁判权诸问题,颇多贡献”,惟该社“在中国方面,尚无相当组织”。[7]1931年2月,该社董事会议决定组织中国委员会,推选张嘉璈(中央银行总裁)为委员会主席,刘湛恩(沪江大学校长)、褚民谊(广东大学校长,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为副主席,孔祥熙(实业部长)、蒋梦麟(教育部长)、胡适(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余日章(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会长)、陈光甫(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宋子文(财政部长)、颜惠庆(前国务总理)、张伯苓(南开大学校长)、钟荣光(岭南大学校长)、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总干事)、邹秉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主任)、吴贻芳(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任鸿隽(四川大学校长,中基会秘书)、孙洪芬(中基会执行秘书、干事长)等为委员,陈光甫为名誉会计,并在上海沪江大学设立联络办事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