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仁爱、善良、忠诚、坚贞。诸如,唐代的“诗圣”杜甫。史书将杜甫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35岁之前的读书与壮游阶段。杜甫的《望岳》抒发了他的人生理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二阶段是35岁至44岁十年长安困守时期。35岁以后,杜甫接受亲友劝告,将家迁到长安继续参加考试,可惜考了十年都没有考中。杜甫在想做官与做人民的代言人之间穿行,期间写下大量忧国忧民的作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很受人们喜欢。后通过李隆基的点招才当上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东宫宿卫。
第三阶段是44岁至48岁身经战乱时期。在此期间,杜甫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最著名的就是《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后来,《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都是具有人民性、反战性、爱国性以及诗史性质的作品。(www.xing528.com)
第四阶段是48至58岁漂泊西南时期。期间,随恩主李隆基逃难来到成都,找到了一个检校工部员外郎职位,并在成都草堂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是杜甫能够取信于民最好的政治素质,善于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后来,长安叛乱平定,国家安定有了希望,杜甫写下了他生命中第一首喜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根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的线路,杜甫从成都来到重庆,在奉节呆了两年,又留下了很多诗篇,最著名的就是《登高》和《秋兴八首》。《秋兴八首》中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了杜甫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未居庙堂之高也忧其民的远大情怀。后杜甫出川来到宜昌,58岁留下了他的绝笔诗《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圣杜甫的一生,都是在忧国忧民,表现了仁爱、善良、忠诚、坚贞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善性的道德楷模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